回帖:通过社会视角研究记忆问题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社会记忆研究已经成为相关学界关注的新亮点。为使人类记忆更加完整,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世界记忆工程”,并建立《世界记忆名录》文献遗产项目。孙德忠说,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学者的积极参与让社会记忆更加丰盈。
纳日碧力戈说,很多哲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都或多或少涉及社会记忆。因此,研究者要掌握多学科知识,从哲学的高度、跨学科的广度协同研究社会记忆。
人类学视野中的社会记忆与历史记忆得益于多学科协同研究。彭兆荣表示,作为一种研究视野,社会记忆是对民族志“参与观察”的“阈限性实践”的一种有益补充,具有“范式创新”的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其他类型的记忆“文本”,如文字文本、展演文本、行为文本、声像文本等统纳到研究视野中。
今天研究社会记忆,更重要的是运用社会记忆的理论方法去解释历史。帮助我们再现历史的另一部分。通过研究谁在讲述、谁在记忆、记忆什么、怎样记忆、为什么会这样记忆等问题,及研究其后所反映的价值观、人性等,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下、认识自我。纳日碧力戈认为,社会记忆研究要接地气,要深入一线去调查和研究普通大众的社会记忆,深层次思考社会如何记忆、如何忘记及其本质根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