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人的思维器官是大脑,健全的大脑是阅读最主要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对读物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大脑的生理机能不健全,不论是慢读,还是快读,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阅读就失去了意义。人类的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连接大脑、小脑之间的间脑、中脑和延髓构成,其中大脑还区分为旧皮质和新皮质,人类所特有的高度智慧,就是靠大脑表面非常发达的新皮质(皮层)来控制和实现的。
人脑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它能进行思维活动。生理解剖学上的许多实验表明,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功能。顶叶下部和额叶以及枕叶邻近的部位皮层是负责阅读活动的,这部分被叫做视觉性言语中枢,在其前方与其相邻的是听觉性言语中枢;而运动性言话中枢和书写中枢则在额叶上分布。大脑皮层的这些和语言有关的中枢,开始在两半球都有基础;以后在一侧半球发展起来,于是形成了占优势的半球。
优势半球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善于用右手的人,左半球是语言的优势半球,它除了控制语言活动之外,还主要具有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思考等抽象思维功能;而右半球主要具有音乐节奏、图形识别、空间感受、整体把握、综合思考等形象思维功能。
据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阅读主要是由大脑皮层的言语视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听觉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言语视觉中枢和言语听觉中枢没有特殊的外周感受器,它们以眼睛、耳朵为感受器,但在大脑皮层的分工是专门化的。这类研究和实验发现大脑两半球各有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左半球主管言语活动(听、说、读、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等功能,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中枢;右半球主管音乐节奏、空间定向、图形识别、情感、做梦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是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的中枢。
长期以来,我们可以说大多数人生活在“左脑”社会中,从孩提时代起,左脑就得到率先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学校,更是一个强调左脑功能的地方。表现左脑功能的行为,如学话、识字、读书、计算、逻辑推理、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成绩,首先受到鼓励和表扬。而右脑的开发和利用却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同语言不相关联的活动,像美术、舞蹈、音乐、体育等,至多被认为是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很少被认为会增进智力。如今,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深化了,已经认识到只有两半球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二者功能达到平衡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人的智力(包括记忆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高度的发展。
我们的时代是以电子计算机迅速普及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而计算机恰恰是为了代替人的左脑的逻辑、计算、语言处理和分析功能而设计和制造的。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能够很好地组织文字,编辑文章,这正是代替了人的左脑的语言功能。在这种形势下,假如你还是一味地依赖自己的左脑,那么结果会怎样呢?计算得又快又准、文字写得端庄工整等等一技之长都已变得不值一提。因为,这些工作对计算机来讲,会做得更快、更准、更好。所以,日本医学博士品川嘉也教授在他的著作《右脑使用与开发》中断言:“‘左脑型’人今后将被社会所淘汰”,“不会使用右脑的人,将被计算机取而代之。” 人脑的功能不是各自为政,也不是统一的,而是各部分相互联络,交错在一起的。这一科学论点,也为快速阅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们习以为常的一般阅读法,是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指按照实际发的音来一个一个地读文字,默读也是一种音声化现象,不过口不出声而是在头脑中进行而已。也就是说,这不是在视觉辨认时就认知的,而是由听觉来确认的。音读也好,默读也好,都必须在听觉的反映下认知。
语言是由一个一个的音组成的,而且必须顺次发音,发每一个音都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这在语言学上叫做音长。人的听觉对音长是有一个最低阈限的,短到一定程度时,就感觉不到了。可见,以听觉来认知远比以视觉来认知费时间,加上视觉认知和听觉认知速度不一样,两者相差悬殊,这就使视觉的信息收容过程受到听觉认知的干扰,本来可以一瞥而过的,也不得不反复认知,以致阻碍阅读的自然发展,徒耗不少时间,并干扰了正确的阅读,所以,要想读得快,就必须排除音声化。
我们从朗读过渡到默读,就是排除音声化的外部发声现象,提高了一定的阅读速度,但是,默读并没有彻底排除头脑中的音声化,可见,最好能把头脑中的音声化完全排除掉。能彻底排除音声化,就可以消灭音声化所需要的时间,还可以彻底摆脱靠听觉来感知和确认的习惯,使视觉功能不再受一个一个音组成的音声化现象束缚和干扰,而获得彻底的解放。于是,大脑的视觉性语言功能就在彻底解放之后得到明显发展,使其卓越的潜在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人们还发现,如果有意训练这些机能中的某一领域,会影响和带动别的领域的机能,使它们同时发挥出潜在功能。
由此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能充分发挥他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大脑的右半球产生了美丽奇妙的幻想,而左半球则利用其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这些幻想进行分析和解释,用来发展物理学和数学,为他的创造性的想像奠定了理论的基石。正是这种大脑两半球的相互配合,为人类提供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学说之一。因此,爱因斯坦说:“我不是用语言思考,而是用跳跃的形状和形象思考。完成之后,努力将其置换成语言。”
同样,对伟大艺术家的研究也表明,他们不是昏头昏脑地在画布上乱涂颜料的人。从著名画家克莱、塞尚、毕加索等人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当他们试图用颜色、图形、线条去勾画复杂而细微的事物的内部联系时,他们是出色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一次又一次的调查说明,这些伟大的智星总是被错误地称为科学家或艺术家;而实际上,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恐怕就要数达芬奇了。他是有史以来智力最为发达的人之一,不仅在数学、语言、逻辑和分析方面才能出众,而且在想像、色觉、韵律和形象方面也表现出杰出的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达芬奇才作为智能完美的人而流芳百世。
从以上事实和奥斯汀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人在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都有卓越的潜在能力。如果现在发展不平衡,那不是天生的无能,而只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一个半球没有像另一个半球那样得到充分运用的机会。
日本医学博士、田园都市厚生医院院长春山茂雄认为:人类的左脑是记录人们后天所获人生经验信息的“自身脑”,而右脑是存储人类500万年遗传因子的“祖先脑”。左右脑时而协调,时而对立;而对立的结果,往往是左脑取胜,因为右脑没有语言,又不如左脑强大。所以,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都过着以左脑为中心的生活。如果能降低左脑的兴奋度,倾听右脑的声音,你将能够获得祖先几百万年来积累的智慧!右脑包揽着人的生活所必须的最重要的本能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以及道德、伦理观念乃至于宇宙规律等人类所获得的全部信息。
左脑不断储存着后天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成为经验和知识的记忆的宝库。刚出生的婴儿如果左脑出现障碍,可以照常吃母亲的奶;如果右脑发生障碍,就不能吃奶。下意识的本能属于右脑范畴。这说明,右脑天生存在着生存所必需的最佳信息。大概可以说,这些信息是在祖先的经验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
左脑主要储存出生以后获得的信息,右脑主要储存从祖先继承下来的信息,左右脑的功能大抵是以这种方式分工的,从这个观点出发来看大脑的作用,就能解释近年来人们常常议论的自我暗示、肯定思考的神奇效果,或者时常有人发挥出来的超长能力等等用传统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记忆在人的遗传因素里的信息大约有500万年。可以说,右脑就是储存500万年人类智慧的基础软件。
与右脑相对应的左脑要储存出生以后一辈子所获得的信息,从时间上计算,最多不过是三五十年,极其短暂。虽然获取的信息会依据各人的年龄和生存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却无论如何无法与右脑的500万年相比拟。假如说左脑储存的信息是50年,右脑的信息储存则是左脑的10万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是在继承、运用祖先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积累的信息,留给子孙后代。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综上所述,左、右脑的精神机能分担论使人们明白了左脑分管听、说、读、写之类的语言功能,是传统阅读法的生理基础;而在作不发生语言音声化现象的阅读时,是纯粹的视觉性行为,是可以用擅长处理视觉性信息的右脑来出色完成的。右脑具有高度的图形识别、记忆能力,如果在阅读中利用右脑这一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其处理大量信息的机能。这样一来,阅读中的理解和记忆也有了双管齐下、比翼齐飞的可能:由右脑承担处理视觉性信息的部分,由左脑承担意义性信息的部分。这样就使左右脑协同起来,以全脑来处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自然会有卓越超群的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