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0月8日背段
假日到河滩转转,看到孩子们在河滩上放风筝,一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牵在天上,一头在地上,风筝和孩子在天与地之间晃荡着,我的心也跟着晃荡地晃晃忽忽起来,仿佛回到了童年。
童年时候的风筝都是家人和长辈扎的,削得薄薄的篾子,把细绵线扎着,糊上白色的纸,再用彩笔画上面孔和翅膀的图案,做的最多是老雕、美人儿和蝴蝶等
前院有一个叔叔擅扎风筝,他扎的风筝不仅体型好看、颜色鲜艳、飞的高远、他还在风筝上绑一叶莆苇叶,风一吹,会发生嗡嗡的声响,像是风筝在歌唱,在蓝天下播扬,给浩荡的天地带来无限的韵味,给驰荡的童心带来些许疯狂。
我们院前院后小孩子的风筝都是这个叔叔给扎的,只要问他要,他就给,他不收钱,情愿自己贴材料钱。
后来叔叔出国了,风筝也渐渐和孩子们远离了,但在叔叔每次写回来的家信中,总会提到儿时的风筝。香港回归的时候,叔叔的家信中写道,他也像一只风筝一样,被祖国放飞到海外,线头却一条握在故乡和亲人们的手中,这么多年飘荡游弋、经沐风雨,他放飞得累了,也想回到家乡的亲人的身边来。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像是风筝一样,一直在母亲的手中握着,放飞到祖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