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7月11日
第一步,先挑关键词10个。
壮观 戏眼 眉目分明 山水画 层叠深奇 明塑 对松山 对松亭 历史稿本
第二步,根据关键词背诵默写
泰山极顶看日出,例来是被看成一个极其壮观的,有人说,登泰山而不见日出,就像看一出大戏而没有戏眼,味儿毕竟有点寡淡。
我们登泰山的那天,万里长空,连云彩丝儿也没有,朋友们都说,这个天气明天一定能看到日出。我也是抱个这个想法登山的。
往日里云蒸雾罩的山头变得眉目分明,不像五岳独尊的泰山,倒像是一副规模宏大的青绿山水画,倒挂下来,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道有多深,有多奇,偶尔点染着几个极其精细的工笔人物,再往上走是明朝岱宗坊、王母池、斗母宫和金石峪,王母池旁的吕母殿,殿里是一些明塑,那姿态神情,让人看人不免大呼:活了。
再往上走,绿阴森森的柏洞走不了多久就来到了对松山,双面山峰对峙,山里奇形怪状的松树,岁数恐怕有一千岁了,那颜色竟然是那么浓,浓得像要是留下来了。我们不妨像画里的人物一样坐在对松亭里,看看这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
我又不觉得是在看画了,倒像是零零碎碎地在翻看一部历史稿本。
(原篇)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说:“明天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
一路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在画卷中最先露出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 斗母宫、 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王母池旁的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画卷继续展开,绿阴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和松涛。
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第三步,比较。
第四步,记忆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