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数学”的方法
2009年4月27日赵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但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能力和教育的规律,一味超前学习,结果是“孩子学得苦不堪言,家长教得气喘吁吁”。这样的学习已无兴趣可言,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就小学数学来说,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不必操之过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小学新生家长更需要注意的。
逛超市也可以学数学
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很多都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如孩子的身高体重、日常生活开销的记录等。家长可以以生活常识为起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时可以问问孩子:你对商品的标价有哪些了解?不同的商品为什么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类商品价格为什么也有区别?对这类问题,孩子一般都会感兴趣,会去认真观察,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购物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人民币知识,如人民币有几种票面,如何辨别真伪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各种数学知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孩子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常听一些家长不辞劳苦地教孩子做很多繁琐的计算题,有的孩子甚至还没上学就已经会做乘除法,这是小学二年级才教的内容。其实这种超前完全没有必要,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一些孩子很小能熟练地做加减法,多半靠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超前学习常常事倍功半。
家长们要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它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当孩子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或定理,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他终身受用的。
好习惯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学习是一种智力劳动,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动的综合成果,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影响着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养成的过程。
家长可以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要有一定时间的独立阅读,学习看书、翻书,知道页码,看书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要求,不说话、不玩玩具、不吃零食、不离开座位,更不能看电视,做事一气呵成,做完后认真检查,并收拾好书本放回原处。又如节假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学习、休息、睡觉时间,并要求孩子自觉执行。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器;反之,如果起始阶段不重视习惯培养,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学习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学习心理
有些家长眼中只有分数,考得好全家欢喜,“一俊遮百丑”,其他诸如意志品质、思想修养等道德层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考得不好就一无是处,看不到孩子身上其他优点,不注意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保护。这对孩子健康学习心理的养成有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布置家庭作业,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结果却事与愿违。也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功课时陪在旁边,认为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不懂问题时还能及时发现、讲解,然而,一旦“陪读”成了习惯,孩子就很难适应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独立做作业的过程,日积月累演变成“孩子上课不听,爸妈在家辅导,一家人都辛苦”的局面,对孩子的学习有弊无利。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孩子上学以后可能会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经得起挫折是成长的必要前提。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受挫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家长应与孩子一起探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增强信心。
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新生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一旦送进小学,家长就要准备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但是,学海无涯,路途漫漫,家长切勿操之过急,还要给孩子留一个天马行空的自由世界。
2009年4月27日赵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但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能力和教育的规律,一味超前学习,结果是“孩子学得苦不堪言,家长教得气喘吁吁”。这样的学习已无兴趣可言,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就小学数学来说,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不必操之过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小学新生家长更需要注意的。
逛超市也可以学数学
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很多都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如孩子的身高体重、日常生活开销的记录等。家长可以以生活常识为起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时可以问问孩子:你对商品的标价有哪些了解?不同的商品为什么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类商品价格为什么也有区别?对这类问题,孩子一般都会感兴趣,会去认真观察,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购物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人民币知识,如人民币有几种票面,如何辨别真伪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各种数学知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孩子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常听一些家长不辞劳苦地教孩子做很多繁琐的计算题,有的孩子甚至还没上学就已经会做乘除法,这是小学二年级才教的内容。其实这种超前完全没有必要,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一些孩子很小能熟练地做加减法,多半靠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超前学习常常事倍功半。
家长们要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它对培养孩子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当孩子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或定理,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他终身受用的。
好习惯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学习是一种智力劳动,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动的综合成果,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影响着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养成的过程。
家长可以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要有一定时间的独立阅读,学习看书、翻书,知道页码,看书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要求,不说话、不玩玩具、不吃零食、不离开座位,更不能看电视,做事一气呵成,做完后认真检查,并收拾好书本放回原处。又如节假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学习、休息、睡觉时间,并要求孩子自觉执行。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器;反之,如果起始阶段不重视习惯培养,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学习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
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学习心理
有些家长眼中只有分数,考得好全家欢喜,“一俊遮百丑”,其他诸如意志品质、思想修养等道德层面的问题都可以忽略;考得不好就一无是处,看不到孩子身上其他优点,不注意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保护。这对孩子健康学习心理的养成有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布置家庭作业,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结果却事与愿违。也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功课时陪在旁边,认为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不懂问题时还能及时发现、讲解,然而,一旦“陪读”成了习惯,孩子就很难适应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独立做作业的过程,日积月累演变成“孩子上课不听,爸妈在家辅导,一家人都辛苦”的局面,对孩子的学习有弊无利。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孩子上学以后可能会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经得起挫折是成长的必要前提。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受挫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家长应与孩子一起探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增强信心。
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新生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一旦送进小学,家长就要准备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但是,学海无涯,路途漫漫,家长切勿操之过急,还要给孩子留一个天马行空的自由世界。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