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右脑开发容易得到的,也容易失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两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 `2 p0 D5 ]2 X( T" U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二、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数学知识记忆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要使记忆对象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映象,一般来说要通过反复感知,有些记忆对象,由于有明显的特征,只要通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经久不忘,这就是无意记忆。有些记忆对象,由于没有明显特征,即使通过三、五次感知,也很难记住,而且 容易遗忘,这就需要加强有意记忆。
1.口诀记忆法
中学数学中,有些方法如果能编成顺口溜或歌诀,可以帮助记忆。例如,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a>0,△>0)与ax+bx+c(a>0,△>0)的解法,可编成乘积或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口诀:“两大写两旁,两小写中间”。即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大于
0,解答在两根之外;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小于
解答在两根之内。当然,使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X的系数化为正数。利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X的系数化为正数。利用这一口诀,我们就很容易写出乘积不等式(x-3)·(2x-1)>0
的解是x<-3或X>3,分式不等式<0 1 的解是-2<x< 3 。
这种记忆法对低年级特别适用。
2.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
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
(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
(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
(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
(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
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
(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
(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 (3个)。
要使记忆对象经久不忘,一般来说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感知。“四多”即多看、多听、多读、多写。特别是边读边默写,记忆效果更佳。例如,甲对某组公式单纯抄写四次,乙对同组公式抄写两次然后默写(默写不出时可看书)两次,实验证明,乙的记忆效果优于甲。
记忆要从平心静气开始,根据一定的记忆目标,找出适合于自己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比如记忆环境的选择就因人而异。有人觉得早晨记忆力好;
有人感到晚上记忆力好;有人习惯于边走边读边记;有人则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忆才好等等。不管选择何种方式记忆,都必须保持“心静”。心静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心静才能形成记忆的优势兴奋中心,记忆需从静始!
5.首次记忆法
首次记忆有四种方式:
将运算过程和结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熟,这种记忆称为背诵记忆。比如,加法与乘法法则,两数和、差的平方、立方的展开式等记忆都是背诵记忆。
(2)模型记忆法。
有许多数学知识有它具体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记忆。有些数学知识可有规律的列在图表内,借助于图表来记忆,这些记忆都称模型记忆。
(3)差别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有许多共性,少数异性。要记住它们,只需记住一个基本的和差异特征,就可以记住其它的了,这种记忆称为差别记忆。
(4)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上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6.重复记忆
(1)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在重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到波浪线,在它的启示下就能重复记忆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2)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3)使用记忆法。
在解数学题时,必须用到已记住的知识,使用一次有关知识就被重复记忆一次,这种记忆称为使用记忆。使用记忆法是积极的记忆,效果好。
7.理解记忆法
知识的理解是产生记忆的根本条件,对于数学知识特别要通过理解、掌握它的逻辑结构体系进行记忆。由于数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概念、法则的建立,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无不处于一定的逻辑体系之中,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主要在于弄清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记住它。因此,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都必须弄通它的来龙去脉,弄懂它们的证明过程,以便牢固记住它们。
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学习要注意理解,这一方法,不仅对于数学学习,就是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十分重视。
8.系统记忆法
有位青年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出:“总结+消化=记忆”。这正是根据系统记忆法的思想总结出来的。因为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进行恰当的比较、分类、条理化,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不是零星的知识而是一串,它往往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或抓住主线、内在联系把重要概念、公式和章节联系串为一个整体。
9.简化记忆法
根据记忆目标的特点或自身规律,使用适当方法将记忆目标简化,是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
(1)口诀简化。
中学数学中,有些方法如果能编成顺口溜或歌诀,可以帮助记忆。
(2)图表简化。
有些知识借助表格也能帮助记忆。
例如,0°、30°、45°、60°、9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形式;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值域及性质;反三解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主值区间、增减性及有关公式;最简三角方程的通值公式等等,都可以用表格帮助记忆。有些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也可以用表格化难为易、驭繁为简。
例如,用列表法解乘积或分式不等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求整系数方程的有理根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这种记忆法在复习中尤 其应该提倡。
(3)目标简化。
筛选出记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以取代记忆目标的整体,是简化记忆的又一常用方法。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各有四个,可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由一组中的四个导出另一组中的四个,因而可着重记忆积化的差公式即可。
(4)取名简化。
给记忆目标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可顾名释义,记起这个记忆目标。
例如,对不等式|a|-|b|≤|a±b|≤|a|+|b|,针对其特征,设某三角形的三边之长分别为|a|、|b|、|a±b|,由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满足这个不等式,故给其取名为“三角形不等式”。
(5)转换简化。
把复杂难记的记忆目标甲,转换为简单易记或早已熟记的事物乙,把乙边同甲与乙相互转换的方法,作为新的记忆目标记忆。当需用甲时,大脑会同时再现出甲、乙及甲与乙的转换方法,此时甲往往是模糊的,而乙却是清晰的,转换乙便得到了清晰的甲。
10.联合记忆法
把具有相关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忆目标,联合在一起记忆,往往比孤立地记忆其中一个还要容易,这是因为,利用它们的相关意义由此及彼地联想,经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右脑开发容易得到的,也容易失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以两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 `2 p0 D5 ]2 X( T" U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二、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数学知识记忆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记忆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两种。要使记忆对象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映象,一般来说要通过反复感知,有些记忆对象,由于有明显的特征,只要通过一次感知就能记住,经久不忘,这就是无意记忆。有些记忆对象,由于没有明显特征,即使通过三、五次感知,也很难记住,而且 容易遗忘,这就需要加强有意记忆。
1.口诀记忆法
中学数学中,有些方法如果能编成顺口溜或歌诀,可以帮助记忆。例如,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ax+bx-c>0(a>0,△>0)与ax+bx+c(a>0,△>0)的解法,可编成乘积或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口诀:“两大写两旁,两小写中间”。即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大于
0,解答在两根之外;两个一次因式之积(或商)小于
解答在两根之内。当然,使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X的系数化为正数。利用口诀时,必先将各个一次因式中X的系数化为正数。利用这一口诀,我们就很容易写出乘积不等式(x-3)·(2x-1)>0
的解是x<-3或X>3,分式不等式<0 1 的解是-2<x< 3 。
这种记忆法对低年级特别适用。
2.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
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
(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
(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
(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
(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
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
(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
(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 (3个)。
要使记忆对象经久不忘,一般来说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感知。“四多”即多看、多听、多读、多写。特别是边读边默写,记忆效果更佳。例如,甲对某组公式单纯抄写四次,乙对同组公式抄写两次然后默写(默写不出时可看书)两次,实验证明,乙的记忆效果优于甲。
记忆要从平心静气开始,根据一定的记忆目标,找出适合于自己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比如记忆环境的选择就因人而异。有人觉得早晨记忆力好;
有人感到晚上记忆力好;有人习惯于边走边读边记;有人则要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忆才好等等。不管选择何种方式记忆,都必须保持“心静”。心静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心静才能形成记忆的优势兴奋中心,记忆需从静始!
5.首次记忆法
首次记忆有四种方式:
将运算过程和结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熟,这种记忆称为背诵记忆。比如,加法与乘法法则,两数和、差的平方、立方的展开式等记忆都是背诵记忆。
(2)模型记忆法。
有许多数学知识有它具体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记忆。有些数学知识可有规律的列在图表内,借助于图表来记忆,这些记忆都称模型记忆。
(3)差别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有许多共性,少数异性。要记住它们,只需记住一个基本的和差异特征,就可以记住其它的了,这种记忆称为差别记忆。
(4)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上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6.重复记忆
(1)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在重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到波浪线,在它的启示下就能重复记忆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2)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3)使用记忆法。
在解数学题时,必须用到已记住的知识,使用一次有关知识就被重复记忆一次,这种记忆称为使用记忆。使用记忆法是积极的记忆,效果好。
7.理解记忆法
知识的理解是产生记忆的根本条件,对于数学知识特别要通过理解、掌握它的逻辑结构体系进行记忆。由于数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概念、法则的建立,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无不处于一定的逻辑体系之中,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主要在于弄清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记住它。因此,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都必须弄通它的来龙去脉,弄懂它们的证明过程,以便牢固记住它们。
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学习要注意理解,这一方法,不仅对于数学学习,就是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十分重视。
8.系统记忆法
有位青年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出:“总结+消化=记忆”。这正是根据系统记忆法的思想总结出来的。因为系统记忆法,就是按照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把知识进行恰当的比较、分类、条理化,顺理成章,编织成网,这样记住的就不是零星的知识而是一串,它往往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或抓住主线、内在联系把重要概念、公式和章节联系串为一个整体。
9.简化记忆法
根据记忆目标的特点或自身规律,使用适当方法将记忆目标简化,是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
(1)口诀简化。
中学数学中,有些方法如果能编成顺口溜或歌诀,可以帮助记忆。
(2)图表简化。
有些知识借助表格也能帮助记忆。
例如,0°、30°、45°、60°、9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形式;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值域及性质;反三解函数的定义,图象、定义域、主值区间、增减性及有关公式;最简三角方程的通值公式等等,都可以用表格帮助记忆。有些数学题的解题方法,也可以用表格化难为易、驭繁为简。
例如,用列表法解乘积或分式不等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求整系数方程的有理根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这种记忆法在复习中尤 其应该提倡。
(3)目标简化。
筛选出记忆目标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以取代记忆目标的整体,是简化记忆的又一常用方法。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各有四个,可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由一组中的四个导出另一组中的四个,因而可着重记忆积化的差公式即可。
(4)取名简化。
给记忆目标取一个形象的名字,可顾名释义,记起这个记忆目标。
例如,对不等式|a|-|b|≤|a±b|≤|a|+|b|,针对其特征,设某三角形的三边之长分别为|a|、|b|、|a±b|,由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满足这个不等式,故给其取名为“三角形不等式”。
(5)转换简化。
把复杂难记的记忆目标甲,转换为简单易记或早已熟记的事物乙,把乙边同甲与乙相互转换的方法,作为新的记忆目标记忆。当需用甲时,大脑会同时再现出甲、乙及甲与乙的转换方法,此时甲往往是模糊的,而乙却是清晰的,转换乙便得到了清晰的甲。
10.联合记忆法
把具有相关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忆目标,联合在一起记忆,往往比孤立地记忆其中一个还要容易,这是因为,利用它们的相关意义由此及彼地联想,经过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