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记忆论坛

右脑速读记忆方法

二十六条黄金记忆法则

作者:tjbql
2009-07-09 20:24
一、记忆起源 记忆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记忆便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中了。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要分辨出哪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各种自然灾害。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记忆。同时,增强记忆力,也成了十分重要的学问,倘若发生什么大灾害,人类自身及所有知识记录惨遭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如果氏族首领侥幸存活的话,他们就需要尽一切努力去恢复一切已经失去的知识,所以他们平时要训练增强记忆的能力,把一切圣典记在自己的大脑中。据记载,新西兰毛利族的首领卡马塔那能背诵全族长达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历史,这些内容足足够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却从不看笔记之类的东西。
为了解决记忆问题,古人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据说印加人能够用结绳记下十分复杂的长篇史诗。
但是人们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记忆力的,现在人们已很难说清楚了。不过关于记忆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却应该归功于古希腊人。尽管有些理论在现代人看来显得很幼稚,但他们的确是第一批提出记忆力的学术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帕蒙尼德认为,人的记忆是由明暗(或冷热)两种物质构成的混合体,只要混合体没有受到干扰,记忆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体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迪奥泽尼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记忆是由使体内空气保持均匀分布的东西所组成的,与帕蒙尼德一样,他也认为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遗忘现象。
在记忆问题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纪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的理论被称为"蜡板假说"。他认为,人对事物获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蜡版上所留下的印记一样。人对事物获得了印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印象将缓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这就象蜡版表面逐渐恢复了光滑一样。所谓"光滑的蜡版"相当与完全遗忘。这种学说虽然也不完善准确,但还是影响了许多人。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末,提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概念。今天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的大脑的功能,在他那时主要被当作了心脏的功能。他认识到了心脏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而记忆则是以血液流动为基础的。遗忘的发生主要是血液流动减缓所致。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联想法则,这是他在记忆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直到现在,有些联想法则还在影响着我们。
古罗马人在记忆理论上的研究很少,不过他们使用的"罗马家居法"和"直接联想法"一直传到了今天。这几种方法很实用,现在许多书上讲的快速记忆方法都有这两种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变通了叫法或则略加了改进,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纪,记忆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联想主义"心理学派。霍布斯对记忆现象做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洛克则在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记忆现象--"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专门的术语了。
第一个在心理学史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记忆研究的主要贡献一是对记忆进行严格数量化的测定,二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885年他出版了《论记忆》一书。从此,记忆成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美、英、日、苏等国家或设立记忆法专科学校,或开办函授教学,开始对人们进行增进记忆的普及教育。
我国从1980年左右开始,有关记忆研究的专著、译著相继出版问世,1984年我国第一家记忆研究会-锦州市记忆研究会在辽宁省锦州市成立。1984年末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了最早的快速记忆函授。梦真、王维、曾宪礼、王进收等第一批有影响力的记忆专家们对于中国快速记忆方法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后的倪新威至今在中国快速记忆领域也仍旧很有影响力。近几年,快速记忆培训班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传播快速记忆方法的阵营中,也使得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现在,人们对记忆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揭开记忆之谜还相距甚远,在探索记忆内在机理的同时,我们现在谈的快速记忆多是指运用那些经过实践后能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技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普通人能熟练应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就可以了,至于大脑是如何记忆的等内在机理就留给科学家们去研究吧。
记忆研究在当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和方法的进步。自50年代开始研究记忆现象的生物学基础。这种理论认为,在记忆过程中有一种复杂的分子--核糖核酸,由它来充当化学介质。核糖核酸产生于一种决定着遗传物质的脱氧核糖核酸中。人的眼睛的颜色就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决定的。人们已经对核糖核酸做了一些实验来支持核糖核酸与记忆很有关系的观点。例如人们发现,对动物进行一定的训练,其某些细胞中的核糖核酸就会发生变化。此外,如果动物体内的核糖核酸的产生被停止下来,它就会失去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实验:当把一只老鼠的核糖核酸取出来移植给另一只老鼠时,第二只老鼠就能"想起"第一只老鼠学过的而它本身从未学过的东西。`
直接刺激脑细胞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的潘费尔博士开始的。他在为癫痫病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时(需切除一小部分脑子),第一次取下了部分脑壳骨。手术之前,潘费尔对打开的脑子进行了全面的电刺激,意识清醒的病人则回答每次刺激后的感觉。在早期的一次案例中,当潘费尔刺激患者脑子的颞叶部分时,病人说自己想起了童年的经历。
潘费尔发现,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得到的反应都很多,但只有刺激颞叶部分才能产生清晰而集中的记忆感觉。这些感觉常常是很全面的,包括了以往体验过的那些色彩、声音、动作和情感等等。
这些研究中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事实是:潘费尔教授通过电刺激所引发出来的记忆,在正常回想条件下却想不起来。此外,刺激出来的回忆体验要比正常的回想准确、清晰、全面得多。这使得我们相信,一个人在下意识中注意的任何事物都会记录在脑子里,而且这种记录基本是永久性的,尽管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遗忘"了。

二、古代速记 古罗马人的记忆方法-罗马家居法 古希腊人确定的联想法则
古罗马人虽然在记忆理论上的建树不如古希腊人,但他们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古罗马人发明了很多记忆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家居法"
古罗马时代,元老院的长老们为了演说和辩论就需要引经据典,记住大量数据,而那时既没有纸笔,不方便记录。同时,我们应该想到,即使方便记录,一个拿着稿子的演讲者和一个不用稿子就能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讲者相比,显然后者更有魅力。所以,一个雄辩者必须要出口成章,要记住大量的法典、数据等内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于是,他们便慢慢地摸索出了一套能准确地、大量地记忆资料的记忆方法。
那么,他们是怎样记忆的呢?罗马人注意到自己家里的物品摆设、家具还有许多器皿一般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的,如果以它们为媒介,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与每样物品进行想象,那么只要想起物件不就可以想起所记忆的内容了吗?另外,因为是自己的家,物品摆放自己很熟悉,顺序不会搞乱,那么只要按照顺序回想,记忆内容的顺序同样也不会搞乱。这样即解决了能"记",而且还解决了能"按顺序记"的双重问题,一举两得!
比如,一个演说家第二天要与3个人同时辩论,那么他要针对每个人准备不同的材料,怎样才能把材料记住又能不按错对象呢?他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一进门,有张桌子,再后面有张床….这样,他把门、桌子、床这三样东西与那三个人分别进行想象。第一个是个瘦子、第二个是个胖子,第三个个子很高。他开始想象,门和瘦子:某某某,人很瘦,瘦的从我家的门缝就能挤进来,他来我家时从不用我开门;桌子与胖子:某某某,太胖了,刚坐在我家桌子上,就把桌子压碎了,还想象了"喀嚓"声和胖子的叫疼声;第三个高个子与床:某某某很高,躺在我家床上脚都还露在外边。
这样一来,三个人与自家的门、桌子、床都构成了联想,接下来再把要记忆的材料分别再与门、桌子、床进行联想。于是第二天论辩时,看着瘦子就想到了床,通过床又想起了昨夜已经准备好的内容;看着胖子想起了桌子,通过桌子想起了材料……,于是对每个人要说什么都有条不紊地说出来了,不会搞乱。
再例如,一个罗马人家里的布局是这样的:门口有两根大柱子,大门上有个大狮子图案。走进屋里,左边有个雕塑,紧挨着的是一盆花,花的左边有个沙发,沙发前面摆着桌子,上面放着酒杯、碗等。
主人要出去买如下的东西:买一双拖鞋、去磨剑、买个奴隶、修剪葡萄藤、擦头盔、找孩子谈话等。怎么记住呢?就按照家居摆放的顺序与要购买的物品一一进行联想即可。
门口的两根柱子与拖鞋、磨剑:想象一个柱子上挂满了拖鞋,五颜六色的什么样式都有,想穿时,来拿一双就行;另一根柱子是专门用来磨剑的,剑不快了就来磨,所以一看到柱子就想到该磨剑了。
狮子和奴隶:新买的奴隶很有力量能驯服狮子,还想象了观看他们搏斗时的惊险场面。
雕塑与修剪葡萄藤:我家的雕塑上要用葡萄叶装饰,所以看到光秃秃的雕塑想起该修剪些葡萄叶来了。
花与擦头盔:拿花擦头盔,擦出来很亮,所以我喜欢用花擦头盔,养花就是用来擦头盔用的。
沙发与孩子谈话:一般与孩子谈话都在沙发上进行。
这样他就可以按照家居的顺序想起要办的事情了。
罗马家居法的好处是既可以记住要记住的内容,还可以按顺序记忆。我们今天好多书上讲的编码法、信箱法、场所编码法就是罗马家居法的延续和发展。

三、古希腊人确定的联想法则
古希腊人非常崇拜记忆力,认为它是女神妮莫辛的化身。妮莫辛是所有女神中最漂亮的一个,宙斯跟她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共厮守了9天9夜,结果她生了9个缪斯女神,分别主司爱情诗、史诗、赞美诗、舞蹈、喜剧、悲剧、音乐、史学和天文学。在希腊人看来将活力(宙斯)注入记忆(妮莫辛)就会产生创造力和智慧。现在我们用来称呼记忆法的专用术语"记忆术" --mnemoncis,就是由女神妮莫辛的名字演化来的。
古希腊人认为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你要记住某件东西,就把它同你已知的或固定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且要依靠你的想象力。"这说的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联想",而在他们那时更多是叫"想象"。
为提高记忆效率,在联想的过程中要加入以下要素:
1、 色彩。 色彩越生动、越丰富,记忆效率就越高。仅仅利用色彩这一条,就会使你的记
忆力有所提升。
2、 想象。 想象力是你的记忆源泉。想象得越生动,记忆越容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夸大:把要记的东西想象得越大、越多,就越好。
B、 缩小:如果你能很清晰的把东西想象得极小极小,也能记得很牢。
C、 荒诞:想象越离奇可笑,印象就越深,因此记得越牢。
3、 节奏。 记忆图象中有节奏感的东西越多,节奏种类越丰富,那幅图画进入记忆就越自然。如同我们现在伴随音乐而翩翩起舞一样,有些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就会自然做出。
4、 动感。 尽可能的使大脑中的图象动起来,动的东西比静止的东西更容易记住。
5、 感受。 包括口感、嗅感、触感、声音和观感等。在记东西时,参与的感官感受越多,就记得越清楚。如果你要记住给孩子买雪糕这件事,那你可以想象拿在手里的那种冰凉的感受,闻着有一股奶油香味,含在嘴里凉凉的、甜甜的感受,以及下咽到肚子里那种凉快的感觉。用了这么多感官感受去想就不会忘记买雪糕这件事情了。
6、性。 性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把要记忆的东西往这方面联想也是会帮助记忆的。
7、顺序和条理。 要记忆,光靠想象是不够的,你还要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分门
别类得装起来,这样当提取时也很方便。否则,杂乱无章会弄得一团糟。
8、编码。 为了按一定的顺序记忆东西,可以按照事先编好的数字或其他固定的顺序记忆。
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用的数字编码法。
9、立体感。综合运用色彩、运动等立体的要素,赋予要记忆内容充分的立体感,这样比单纯的平面、二唯的感受要容易记忆得多。
其实,古希腊人的这些记忆原则和方法原理与我们今天谈的同时运用左、右脑记忆材料的方法是如出一辄的。我们知道左脑主管逻辑思维、语言、计算、排序和分析等功能,右脑主管想象、色彩、立体、空间、节奏等功能,如果我们在记忆时充分调动左右两脑的功能来同时参与记忆,那么就会很容易记住所学内容。古希腊人虽然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学理论,但他们已经触到了提高记忆力的科学方法和原理。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那时已经在不自觉地应用这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了。
今天我们还在应用在那个时代被称谓"记忆秘诀"的快速记忆方法,这些速记方法的确能够改善记忆效果。现今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快速记忆方法,很多就是这些原理、方法的继续和延伸。

四、科学用脑 大脑的记忆高峰期
人的大脑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期。
第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对头一天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整理。早晨醒后没有新的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会印象清晰。
第二个高峰期是在上午8点到10点:这时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效率高,记忆量增大。
第三个高峰期是在下午6到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最佳期。
第四个是临睡前1小时左右:这时识记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没有相互抑制的影响。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点思考能力最敏捷,但推理能力则在白天12小时内递减。根据这些测试,我们在早晨最好安排些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则做些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
我们应该顺应大脑的这些"脾气"和"秉性" ,扬长避短,合理安排工作学习,让大脑更好、更愉快地为我们工作。

五、快速阅读 祛除快速阅读的五弊(转摘)
要掌握快速阅读,必须克服传统阅读中的毛病。快速阅读有五忌:
(1)忌边看边读--发声阅读增加了口读和耳听的步骤。读一本书刊,将要花多少唇舌和多长的耳朵呵!
(2)忌视野狭窄--传统阅读时,眼睛顺着书本逐句读,使眼睛不断处于转动,停顿的交替中。快速阅读应成功地记住整段,整篇的意义,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字的字义。阅读时视线应和书页垂直,并采用从上向下看的方法。
(3)忌反复浏览--传统阅读时,往往有些人在读了一字半句之后,又反复回头看一遍,这很费时间。科技书刊的快速阅读,只需完整地读一遍,抓住所需资料,过滤进入大脑。只容许在全书(篇)看完之后,有必要时再重复细读某
下一页 (1/3)

记不住、想不起,怎么改善记忆效果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