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秘方,治疗心病的"灵丹妙药"昆明西山华亭寺内,现存有一服"包治百病"的药方。
传说是唐朝一位法号天际大师的和尚,为普渡众生而开的。据称凡诚心求治者,无不灵验。药方的内容如下:药有十味: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药的方法: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用药的忌讳: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箭中伤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这是一服治疗消极心态,保持积极心态的十足的"中药"。那么,究竟怎样才算一个积极心态者呢?
美国心理学家韦恩·W·戴埃为我们描绘如下:"他们几乎热爱生活的每一个内容,并且从不抱怨生活,悲叹命运。如果需要改变现实,他们便积极努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他们是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从不因往事而内疚或悔恨,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现之后,他们都会泰然处之;他们从不为未来忧虑,尤其是不愿意在目前为不能左右的未来痛苦;在他们的性格词典中,找不到忧虑这个词。这些人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他们不畏惧未来世界,敢于体现不熟悉的新事物,他们是精神健康的人,崇尚独立;他们并不是独来独往的孤家寡人,他们也喜欢与别人在一起,然而这不是从属关系;他们希望别人与他们一样地愉快生活,他们不寻求赞许。他们喜欢依照内心准则指导言行,并不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他们并非不欣赏别人的赞许或喝彩,他们只是不肯花力气来满足这种无关紧要的需要。这些人并非叛逆者,但也决不会为适应社会环境而循规蹈矩。他们富于幽默感,善于制造引起精神愉快的幽默氛围,这些人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无论自身高矮美丑,一律喜欢。他们喜欢投身到大自然的环境里,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行为,对别人来说非常复杂费解的事情,他们却能明确地理解;他们从不进行毫无意义的争斗,他们也从不为炫耀自己而附和某种潮流。"
二、孟母三迁,避闪"环境杀手"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力量之大、之深刻,不容忽视。
积极成功的良性循环与消极失败的恶性循环,区别正在于环境。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之发展》中说:"实际上,如果人依赖于他周围的环境,如果人的性格的全部属性是为环境所决定的,那么,人的特点也是为环境所决定的,所以,如果你想和他的缺点斗争,那么你就应该相应地改变他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改变社会环境,因为自然界是不会使人变恶或变善的……德行不需要说教而要以社会关系的合理制度来准备。"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为了报复一个曾深深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婴儿。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用最凶残的方法施行报复。不久,巫师通知这个女人说,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则罢,一看大怒——那个孩子居然被当地一位富翁收养了!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用急,等着瞧。而最后的结果,连这个凶狠的女人,也觉得如此报复太过分了。原来,孩子在骄奢中成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沉重打击下,软弱无能,每况愈下,卑贱污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疯狂自杀。我们撇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道德伦理观不说,单就巫师所使用的报复方法,就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最凶残的方法,是把人放到一个消极(失败)的环境中,然后让他从肉体到灵魂均被彻底摧毁。国家机器对人的惩戒也是如此,把犯人投到一个特定环境中,如监狱、流放地等。这样,不仅是对其肉体的折磨,更可怕的是使其意志、信念消磨甚至泯灭。一句话,就是利用环境来改造其心态。"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时候非常顽皮淘气。为教育他学好,孟母花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孟家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埋葬死人的事情孟子看得多了,便学着玩挖坟、抬棺材、埋死人一类的游戏,有时甚至还学着送葬的人哭号。看着儿子整天玩这种把戏,孟母感到这样下去对儿子的成长不利。思来想去,孟母决定搬家,使儿子远离这种环境,让他的身心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于是他们将家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不料居所靠近市集,孟子成天接触的是一些竞相牟利的商人,又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经营买卖的玩耍,并对商人赚钱的一套办法羡慕起来。孟母觉得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同样不利,于是再一次搬家,搬到一所学校的旁边居住。自此,孟子才开始学习诗书礼仪,逐渐懂得礼貌和要求上进了。这下子,孟子的母亲可高兴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大有好处,于是便在这个地方长期定居下来。后人又称这个故事为"三迁之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就这么简单。
然而现实生活就没那么简单了。明显的消极环境,人人都会规避,但往往受了消极的感染仍不知不晓。释迦牟尼有一次和弟子阿南一道路过鱼市。阿南从地上随手捡起一根绳子来,拿在手上玩。"把它丢掉,阿南!"释迦牟尼说。弟子依言照办,但还是不解地问:"老师,捡根绳子有什么关系呢?""闻闻你的手吧!"释迦牟尼说。阿南对着双手抽了抽鼻子,大惊道:"哎呀,满是鱼腥味!"
为此,我们也得当心了。要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主动向积极的地方靠拢,同时远离消极;如果遇到无法选择的情况,就要用坚定的信念过滤身边的事物,抱定积极的心态。比如:
1.多读励志书籍、名人传记及相关音像制品,少读或不读带消极情绪的东西。许多成功人士当初都是在读了名人生平传记后开始发愤的。阅读就是处身于书籍所营造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感环境之中。
2.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与成功人士交朋友。与人接触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所言所想,所见所闻,均积极乐观,可以受到积极心态感染,使思想开朗豁达,不给消极心态以滋生的土壤;与成功人士交朋友,观察他们,模仿他们,向他们请教,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思考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好的习惯。另外,与成功人士为伍,机会多多。
3.不与消极心态者深交。用善意和热情对待你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但不要与消极的人深交,否则,会受到他们消极观点的影响而功亏一篑。
传说是唐朝一位法号天际大师的和尚,为普渡众生而开的。据称凡诚心求治者,无不灵验。药方的内容如下:药有十味: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药的方法: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用药的忌讳: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箭中伤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这是一服治疗消极心态,保持积极心态的十足的"中药"。那么,究竟怎样才算一个积极心态者呢?
美国心理学家韦恩·W·戴埃为我们描绘如下:"他们几乎热爱生活的每一个内容,并且从不抱怨生活,悲叹命运。如果需要改变现实,他们便积极努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他们是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从不因往事而内疚或悔恨,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现之后,他们都会泰然处之;他们从不为未来忧虑,尤其是不愿意在目前为不能左右的未来痛苦;在他们的性格词典中,找不到忧虑这个词。这些人生活在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他们不畏惧未来世界,敢于体现不熟悉的新事物,他们是精神健康的人,崇尚独立;他们并不是独来独往的孤家寡人,他们也喜欢与别人在一起,然而这不是从属关系;他们希望别人与他们一样地愉快生活,他们不寻求赞许。他们喜欢依照内心准则指导言行,并不在意别人的评头论足。他们并非不欣赏别人的赞许或喝彩,他们只是不肯花力气来满足这种无关紧要的需要。这些人并非叛逆者,但也决不会为适应社会环境而循规蹈矩。他们富于幽默感,善于制造引起精神愉快的幽默氛围,这些人能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无论自身高矮美丑,一律喜欢。他们喜欢投身到大自然的环境里,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他们能够洞察别人的行为,对别人来说非常复杂费解的事情,他们却能明确地理解;他们从不进行毫无意义的争斗,他们也从不为炫耀自己而附和某种潮流。"
二、孟母三迁,避闪"环境杀手"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暗示,其力量之大、之深刻,不容忽视。
积极成功的良性循环与消极失败的恶性循环,区别正在于环境。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之发展》中说:"实际上,如果人依赖于他周围的环境,如果人的性格的全部属性是为环境所决定的,那么,人的特点也是为环境所决定的,所以,如果你想和他的缺点斗争,那么你就应该相应地改变他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改变社会环境,因为自然界是不会使人变恶或变善的……德行不需要说教而要以社会关系的合理制度来准备。"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为了报复一个曾深深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婴儿。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用最凶残的方法施行报复。不久,巫师通知这个女人说,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的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则罢,一看大怒——那个孩子居然被当地一位富翁收养了!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用急,等着瞧。而最后的结果,连这个凶狠的女人,也觉得如此报复太过分了。原来,孩子在骄奢中成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沉重打击下,软弱无能,每况愈下,卑贱污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疯狂自杀。我们撇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道德伦理观不说,单就巫师所使用的报复方法,就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最凶残的方法,是把人放到一个消极(失败)的环境中,然后让他从肉体到灵魂均被彻底摧毁。国家机器对人的惩戒也是如此,把犯人投到一个特定环境中,如监狱、流放地等。这样,不仅是对其肉体的折磨,更可怕的是使其意志、信念消磨甚至泯灭。一句话,就是利用环境来改造其心态。"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时候非常顽皮淘气。为教育他学好,孟母花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孟家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埋葬死人的事情孟子看得多了,便学着玩挖坟、抬棺材、埋死人一类的游戏,有时甚至还学着送葬的人哭号。看着儿子整天玩这种把戏,孟母感到这样下去对儿子的成长不利。思来想去,孟母决定搬家,使儿子远离这种环境,让他的身心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于是他们将家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不料居所靠近市集,孟子成天接触的是一些竞相牟利的商人,又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经营买卖的玩耍,并对商人赚钱的一套办法羡慕起来。孟母觉得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同样不利,于是再一次搬家,搬到一所学校的旁边居住。自此,孟子才开始学习诗书礼仪,逐渐懂得礼貌和要求上进了。这下子,孟子的母亲可高兴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大有好处,于是便在这个地方长期定居下来。后人又称这个故事为"三迁之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就这么简单。
然而现实生活就没那么简单了。明显的消极环境,人人都会规避,但往往受了消极的感染仍不知不晓。释迦牟尼有一次和弟子阿南一道路过鱼市。阿南从地上随手捡起一根绳子来,拿在手上玩。"把它丢掉,阿南!"释迦牟尼说。弟子依言照办,但还是不解地问:"老师,捡根绳子有什么关系呢?""闻闻你的手吧!"释迦牟尼说。阿南对着双手抽了抽鼻子,大惊道:"哎呀,满是鱼腥味!"
为此,我们也得当心了。要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主动向积极的地方靠拢,同时远离消极;如果遇到无法选择的情况,就要用坚定的信念过滤身边的事物,抱定积极的心态。比如:
1.多读励志书籍、名人传记及相关音像制品,少读或不读带消极情绪的东西。许多成功人士当初都是在读了名人生平传记后开始发愤的。阅读就是处身于书籍所营造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感环境之中。
2.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与成功人士交朋友。与人接触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与积极向上的人为伍,所言所想,所见所闻,均积极乐观,可以受到积极心态感染,使思想开朗豁达,不给消极心态以滋生的土壤;与成功人士交朋友,观察他们,模仿他们,向他们请教,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思考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好的习惯。另外,与成功人士为伍,机会多多。
3.不与消极心态者深交。用善意和热情对待你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但不要与消极的人深交,否则,会受到他们消极观点的影响而功亏一篑。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