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笨蛋,天生就没有学习的细胞,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学科太难是一种不能正确的自我认知的表现。如果你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要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越努力越幸运,相信你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初中历史知识点多背诵量大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有同学能准确的记忆那就代表你也有潜力做到,只不过你没有采取有效的记忆方法才导致自己没有记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这么多的记忆方法任你挑选!
一、联想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2.联想记忆的途径和方法:
1)依据时代的联想
心理学把因时间相关的联想叫作接近联想。根据它,可以将年代作支点,通过某一史事的时间,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大别之有三种…
①同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发生在同一年代的史事结合起来联想的方法。通过“历史大事年代”,可以看到许多这类史事。如由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就可联想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史事。其作用,可对史事作横向比较,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发展动向。
②近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时间相近的史事连接起来联想的方法。如义和团运动的年代,可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再联想四年后的戊戌变法,然后又联想到“两年后”。
③时距联想法:这是一种利用史事发生时间距离相等的偶合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如1689年英国制订《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是百年为距的例子。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历史知识的熟记程度。
2)依据地点的联想
把空间上有关联的现象连接起来回忆。这类联想,因支点不同,也可分为三种:
①同地联想法:它以同一地点为基础,联想不同时代发生的史事。如北京,联想的史事,包括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元朝大都繁荣景象、明初营建北京、李自成攻占北京等等。这样联想,既可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又能了解该地的历史发展概况。
②类似地点联想法:它以同类地点为基础,以联想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都城,提及魏都洛阳,就联想到蜀都成都,以及吴都建业。又如两宋都城,在说到南宋临安时,就可能联想到北宋的东京。这样联想,可以将同类历史现象展示出来。
③空间移进联想法:它以史事发生地点的移动变化为基础,联想相关史事的发展过程。如红巾军起义的主要过程,可以将颍州起义、毫州建宋和汴梁定都提出来联想,以揭示其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可结合历史地图复习时使用,有助于相关史实内在联系的展现。
3)依据人物的联想
按照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可以将这类联想分为两种:
①人物活动归类联想法:一个历史人物,如教材记述其史迹较多,就可依托其人归类联想其事。一生活动性质一贯的如李大钊,他参加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筹建共产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些史事就可以他为基点进行联想。有些历史人物功过并存,这就需要分类进行联想,以便给以正确评价;如左宗棠,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又参与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就应用这种方法联想。
②人物活动类比联想法:不同的历史人物,可能活动相同或类似,可能作用一样或相反,于是就有连接起来进行类比联想的可能。如通过玻利瓦尔活动的作用,也就可以联想到圣马丁的事迹。再如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他们的活动是沿着不同轨迹行进的,回忆时自然应当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
4)依据史事的联想
从史事内容着眼联想,有类似定律、对比定律,以及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因果定律。现分述如下:
①类似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以某事引起对与之相同、相似或相近史事进行联想的方法。如纳西比战役、萨拉托加战役、瓦尔密战役和阿亚库巧战役之间的联想,就是以其各自所处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这样联想,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共同特征的认识。
②对比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将相反或相异史事连接起来回忆的联想方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想是相反史事之例,对比的结果可以摆明因阶级属性不同而产生的特征。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联想可以看作同中有异史事之例,对比以后可以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③因果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从史事因果关系入手的联想方法。史事之间,存在着因此之故与紧密相承的关系,务必要同在此之后和区域相连区别开来。由于这种关系在不同领域史事之间存在,所以联想就有经济——政治型、政治——文化型、军事——政治型、经济——军事型等的不同。就具体史事来说,它有产生的原因,又导致一定结果,因而既是结果又是原因,于是联想时就会形成如下的思路链环:“原因——结果【原因】——【结果】”。这些,在进行因果联想时,都是应予注意的。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内容浓缩法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地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
2)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点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3)数字浓缩法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4)口诀浓缩法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了。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宁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十国各兴歌:前后蜀,南北汉,两吴(吴、吴越)两南(南唐、南平),闽和楚。
清朝世系歌: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努尔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工具,可以起到信息贮存器的作用,是一个小巧的知识库,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捷径,运用得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然而,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在利用浓缩法时,要注意弄通识记材料的含义,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浓缩记忆。
还应指出的是,浓缩前要考虑所浓缩的内容是否属于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内容,如将次要内容或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加以浓缩来记忆,无异于舍本逐末,就无法体现浓缩的“刀刃”作用了。
三、板块记忆法
把历史知识排列组合成一个板块结构,比单个记忆又快又牢。如:陕北保卫战可化简为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四战。奥斯曼土耳其扩张战争可为: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坦丁堡)四战。
土地革命路线可总结为:依联限保消变六字。(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四、逻辑记忆法
所谓逻辑记忆,即指在搞清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组成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的记忆。在进行历史考查时,我们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所要途述的事件十分熟悉,但他在答题时常常答不完整,即使大小事件他都提到了,也往往说不到点子上。任何历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组成,因而要把一个历史事件叙述完整,必须交代清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过程、事件的意义(包括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而叙述事件的过程要力求简洁,但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诸要素不能遗漏。
五、分类记忆法
所谓分类记忆,即把历史事件加以归类整理以达到记忆目的。历史课本上,每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历史阶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比诸方面,显得头绪繁多。如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便可将纷繁的头绪理得比较清楚明了。
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分类整理。
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要全记住,确非易事,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将其对外战争进行分类,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1)正义性、进步性的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大陆封建君主组织的干涉军和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
2)争夺霸权的战争:同英国、沙俄所进行的战争。
3)侵略性的战争:进军埃及,侵犯葡萄牙、西班牙等。
这样,记住了三个观点,就比较容易说清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概况。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这个人物,学生要记住他在历史上的活动也不容易,有关他的历史记叙分散在课本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左宗棠的活动作分类、归纳:
1)他是湘军军阀,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了人民起义。1860年起,他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围攻天京;镇压捻军,率湘军尾追西捻军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2)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办过“洋务”,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作过贡献。1866年,他从法国购买机器和材料,成立福州船政局。
3)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作过贡献。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次年进军新疆,在人民的配合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初收复了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在中法战争中,他是主战派。
这样分类归纳以后,记忆就方便多了,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也就不会感到困难。
六、系统记忆法
大家学历史,总感到头绪繁多,难于掌握,死记硬背的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吃了不少辛苦,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识,掌握不住历史全貌,在回答综合性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问题,要理清历史脉络,首先掌握历史阶段的轮廓,以便于鸟瞰全局。
例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
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2)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3)书本上其他章节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前奏;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响应和延续;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顺此脉络回忆出这一阶段中的各个历史事件。用同样的办法对其它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就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了。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记忆牢固,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七、规律性记忆法
总结某些历史事件的共同规律,以认识其本质。
如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展,但却受到封建制度的障碍而发生。目的:一般是为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或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结果:一个剥削制度代替另一个剥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枷锁被打碎了,资本主义枷锁又套到人民头上来了。意义: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对其它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八、数学记忆法
历史事件的年代由阿拉伯数字排列而成,简单枯燥,不易记住。
1)数轴记忆法
即规定以公元零年为原点、以公元前为负、公元后为正建立数轴。例如我国奴隶制崩溃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而西欧的奴隶制度的崩溃,则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如果将这两个年代在数轴上予以注明,就很容易记住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早于西欧一千年。
2)数字
记不住、想不起,怎么改善记忆效果
一、联想记忆法
1.联想记忆法的种类:
1)纵向联想记忆法
这是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按照事物内部因果联系为特征的记忆方法。“纵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紧紧抓住“原因”和“结果”,“本原”与“表象”诸项,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扭合在一起,从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历史现象的本质,了解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不但能使我们弄清楚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理清历史事件的规律,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而且很有利于掌握知识,巩固记忆。
2)横向联想记忆法
运用这种记忆法是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性质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以达到记忆效果的方法。横向联想记忆法的要点是抓住其中一项内容为基本点,左右联想,推及其余。这能从横向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把知识结构的体系输入大脑,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应用方便,随时可以再现知识结构体系信息。
3)相似联想记忆法
历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很多历史事件其发生、发展、特点极为相似。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相似联想记忆法是反映客观事物这种联系的方法。相似联想绝不是等同联想,把它们等同起来是错误的。这种方法的基本点是“相似之处”,从同类事物中找到相似之处,再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形成同类问题知识异同的记忆网络结构,印象深刻,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忆比较牢固。
4)相反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着眼于历史事物的对立点,也就是说由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记忆,引起对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思维记忆。对立物是鲜明的,所以运用相反联想来记忆历史知识是巩固的,能够运用相反联想于教学实践,有利于巩固记忆。例如从林则徐的主张禁烟联想到穆章阿等反对禁烟;从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率军英勇抗英联想到琦善、奕山、奕经、牛鉴等破坏人民和爱国官兵抗英斗争的情形,在头脑中形成正反的鲜明对比。
2.联想记忆的途径和方法:
1)依据时代的联想
心理学把因时间相关的联想叫作接近联想。根据它,可以将年代作支点,通过某一史事的时间,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大别之有三种…
①同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发生在同一年代的史事结合起来联想的方法。通过“历史大事年代”,可以看到许多这类史事。如由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独掌大权,就可联想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史事。其作用,可对史事作横向比较,以发现不同地区的发展动向。
②近时联想法:这是一种把时间相近的史事连接起来联想的方法。如义和团运动的年代,可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再联想四年后的戊戌变法,然后又联想到“两年后”。
③时距联想法:这是一种利用史事发生时间距离相等的偶合来进行联想的方法。如1689年英国制订《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是百年为距的例子。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历史知识的熟记程度。
2)依据地点的联想
把空间上有关联的现象连接起来回忆。这类联想,因支点不同,也可分为三种:
①同地联想法:它以同一地点为基础,联想不同时代发生的史事。如北京,联想的史事,包括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元朝大都繁荣景象、明初营建北京、李自成攻占北京等等。这样联想,既可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又能了解该地的历史发展概况。
②类似地点联想法:它以同类地点为基础,以联想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都城,提及魏都洛阳,就联想到蜀都成都,以及吴都建业。又如两宋都城,在说到南宋临安时,就可能联想到北宋的东京。这样联想,可以将同类历史现象展示出来。
③空间移进联想法:它以史事发生地点的移动变化为基础,联想相关史事的发展过程。如红巾军起义的主要过程,可以将颍州起义、毫州建宋和汴梁定都提出来联想,以揭示其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可结合历史地图复习时使用,有助于相关史实内在联系的展现。
3)依据人物的联想
按照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可以将这类联想分为两种:
①人物活动归类联想法:一个历史人物,如教材记述其史迹较多,就可依托其人归类联想其事。一生活动性质一贯的如李大钊,他参加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筹建共产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些史事就可以他为基点进行联想。有些历史人物功过并存,这就需要分类进行联想,以便给以正确评价;如左宗棠,他镇压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但又参与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就应用这种方法联想。
②人物活动类比联想法:不同的历史人物,可能活动相同或类似,可能作用一样或相反,于是就有连接起来进行类比联想的可能。如通过玻利瓦尔活动的作用,也就可以联想到圣马丁的事迹。再如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他们的活动是沿着不同轨迹行进的,回忆时自然应当采用对比联想的方法。
4)依据史事的联想
从史事内容着眼联想,有类似定律、对比定律,以及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因果定律。现分述如下:
①类似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以某事引起对与之相同、相似或相近史事进行联想的方法。如纳西比战役、萨拉托加战役、瓦尔密战役和阿亚库巧战役之间的联想,就是以其各自所处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这样联想,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共同特征的认识。
②对比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将相反或相异史事连接起来回忆的联想方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联想是相反史事之例,对比的结果可以摆明因阶级属性不同而产生的特征。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联想可以看作同中有异史事之例,对比以后可以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③因果事件联想法:这是一种从史事因果关系入手的联想方法。史事之间,存在着因此之故与紧密相承的关系,务必要同在此之后和区域相连区别开来。由于这种关系在不同领域史事之间存在,所以联想就有经济——政治型、政治——文化型、军事——政治型、经济——军事型等的不同。就具体史事来说,它有产生的原因,又导致一定结果,因而既是结果又是原因,于是联想时就会形成如下的思路链环:“原因——结果【原因】——【结果】”。这些,在进行因果联想时,都是应予注意的。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浓缩记忆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内容浓缩法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国王所有,诸侯享用,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地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减少,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
2)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字头浓缩法在识记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点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3)数字浓缩法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二百万人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4)口诀浓缩法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了。如我国封建朝代歌:战国秦朝和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宁夏金元明清;统一王朝共九个,余为分裂各政权。
十国各兴歌:前后蜀,南北汉,两吴(吴、吴越)两南(南唐、南平),闽和楚。
清朝世系歌: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努尔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工具,可以起到信息贮存器的作用,是一个小巧的知识库,浓缩记忆法是记忆的捷径,运用得法,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节省时间,一举两得,便捷可行。然而,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在利用浓缩法时,要注意弄通识记材料的含义,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浓缩记忆。
还应指出的是,浓缩前要考虑所浓缩的内容是否属于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内容,如将次要内容或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加以浓缩来记忆,无异于舍本逐末,就无法体现浓缩的“刀刃”作用了。
三、板块记忆法
把历史知识排列组合成一个板块结构,比单个记忆又快又牢。如:陕北保卫战可化简为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四战。奥斯曼土耳其扩张战争可为: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坦丁堡)四战。
土地革命路线可总结为:依联限保消变六字。(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四、逻辑记忆法
所谓逻辑记忆,即指在搞清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组成部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的记忆。在进行历史考查时,我们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对所要途述的事件十分熟悉,但他在答题时常常答不完整,即使大小事件他都提到了,也往往说不到点子上。任何历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组成,因而要把一个历史事件叙述完整,必须交代清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过程、事件的意义(包括性质、作用、影响、评价等),而叙述事件的过程要力求简洁,但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诸要素不能遗漏。
五、分类记忆法
所谓分类记忆,即把历史事件加以归类整理以达到记忆目的。历史课本上,每写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历史阶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比诸方面,显得头绪繁多。如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便可将纷繁的头绪理得比较清楚明了。
要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知识分类整理。
比如,法国的拿破仑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要全记住,确非易事,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将其对外战争进行分类,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1)正义性、进步性的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大陆封建君主组织的干涉军和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
2)争夺霸权的战争:同英国、沙俄所进行的战争。
3)侵略性的战争:进军埃及,侵犯葡萄牙、西班牙等。
这样,记住了三个观点,就比较容易说清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概况。
又如,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这个人物,学生要记住他在历史上的活动也不容易,有关他的历史记叙分散在课本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左宗棠的活动作分类、归纳:
1)他是湘军军阀,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了人民起义。1860年起,他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围攻天京;镇压捻军,率湘军尾追西捻军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2)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办过“洋务”,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作过贡献。1866年,他从法国购买机器和材料,成立福州船政局。
3)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作过贡献。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次年进军新疆,在人民的配合下,痛歼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初收复了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在中法战争中,他是主战派。
这样分类归纳以后,记忆就方便多了,对左宗棠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怎样评价,也就不会感到困难。
六、系统记忆法
大家学历史,总感到头绪繁多,难于掌握,死记硬背的结果,费了很多时间,吃了不少辛苦,记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识,掌握不住历史全貌,在回答综合性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解决这个问题,要理清历史脉络,首先掌握历史阶段的轮廓,以便于鸟瞰全局。
例如,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
1)这段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2)在这一历史时期,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五次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3)书本上其他章节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前奏;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响应和延续;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顺此脉络回忆出这一阶段中的各个历史事件。用同样的办法对其它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头脑中零碎的知识就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了。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记忆牢固,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七、规律性记忆法
总结某些历史事件的共同规律,以认识其本质。
如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展,但却受到封建制度的障碍而发生。目的:一般是为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或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结果:一个剥削制度代替另一个剥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枷锁被打碎了,资本主义枷锁又套到人民头上来了。意义: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对其它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八、数学记忆法
历史事件的年代由阿拉伯数字排列而成,简单枯燥,不易记住。
1)数轴记忆法
即规定以公元零年为原点、以公元前为负、公元后为正建立数轴。例如我国奴隶制崩溃于春秋战国之交,即公元前476年,而西欧的奴隶制度的崩溃,则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如果将这两个年代在数轴上予以注明,就很容易记住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早于西欧一千年。
2)数字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