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记忆论坛

右脑速读记忆方法

如何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作者:路逍遥
2016-10-26 17:20
一本书的分类
我们说过,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性的书籍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二者从科学与数学中区分出来。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再强调一次,光是将书籍分类到某一个种类中还是不够的。要跟随第一个阅读步骤,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些什么?书名不会告诉你,前言等等也不会说明,有时甚至整本书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你自己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断。
首先,你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一本实用的书会很快就显露它的特质,因为它经常会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之类的字眼。相反的,理论型的作品却常常说“是”,没有“应该”或“应当”之类的字眼。
透视一本书
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从某一方面来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干什么”的主题,整本书就是针对这个主题而展开。如果你知道了,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样的书。
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那这就应该是自欺欺人了。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只要内容大致还可以的书籍,只要内容不仅是集合体,还够得上是某种程度的整体组合,那其中就必然有一个架构规划,而你一定要找出来才行。
你可以将书籍的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
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
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
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
第一段落为X,第二段落为Y,第三段落为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第四个重点是D等等。
无论如何,你得自己拟纲要就对了。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你一定要深人其间,才能发现真正的架构。
如果书中某个部分是一个相当独立又复杂的整体,那么就要分辨出这部分的整体性与复杂性,才能读得明白。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如果你不想办法了解书中关键字所出现的那些段落的意思,你就没法指出哪些字是关键字了。一个作者用字和一般人谈话时的用字差不多—这些字都有不同的意义,讲话的人也相信随着上下文的变化,对方可以自动就找出其不同的意义。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找出那些比较重要的字眼。身为读者,我们应该从我们这一边来努力打通障碍。两个心灵想透过语言来接触,需要作者与读者双方都愿意共同努力才行。就像教学,除非被教的学生产生呼应的活力,否则光靠老师是行不通的。
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简略来说就是:你必须抓住书中重要的单字,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单字的。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痛的字。这些字很可能对作者来说也很重要。不过,有时也并非如此。
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他会用很多方法来做这件事。他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如加括号,斜体字等记号以提醒你。他也会明白地讨论这些字眼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他是如何在书中使用这些不同的字义,以引起你对这些字的注意。或是他会借着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的定义,来强调这个字。
有两种主要的可能:
一是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都只有单一的意义
二是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地变换字义。
第一种情况,这个单字代表着单一的词义。第二种情况,那些单字就代表着不同的词义。
判断作者的主旨
书中的主要部分,与主要的段落都包含了许多主旨,通常还有许多论点。如果你继续将一本书细分成许多部分,最后你会说:“在这一部分,导引出来了下面这些重点。”现在,每一个重点都像是主旨,而其中有一些主旨可能还组成一个论述。
对一个阅读者来说,有一些文法的知识是必要的。除非你能越过语言的表象,看出其中的意义,否则你就无法处理有关词义、主旨与论述—思想的要素—的问题。只要文字、句子与段落是不透明的、未解析的,他们就是沟通的障碍,而不是媒介。你阅读了一些字,却没有获得知识。
首先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然后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因此,要掌握住重点,就要从文章中看出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有少数的书会将主旨写在前面,用很明显的位置来加以说明。另一个找出关键句的线索是,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
接下来的是更进一步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如果你能依照顺序找出这些前后相关的句子—找出有始有终的顺序,你可能就已经找到那些重要的关键句子了。
你必须找出每个句子所包含的主旨。这是你必须知道句子在说什么的另一种说法。当你发现一段话里所使用的文字的意义时,你就和作者找到了共识。同样的,诠释过组成句子的每个字,特别是关键字之后,你就会发现主旨。不同的作者经常会用不同的字眼诉说同一件事,或是用同样的字眼来说不同的事。一个读者如果不能经由文字语言看出意思与主旨,就永远不能作相关作品的比较。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我们还要谈几件事,可能会有助于你进一步应用这个阅读规则:
首先,要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
其次,要区别出两种论述的不同之处。
最后,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诠释作品的阅读技巧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找出作者的解答。做到这一点时,你已经在伴随作者而行了。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有机会与作者辩论,表达你自己的想法。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读者有义务,也有机会回话。机会很明显。没有任何事能阻碍一个读者发表自己的评论。无论如何,在读者与书本之间的关系的本质中,有更深一层的义务关系。
首先,如果一本书会启发读者,就表示作者高于读者,除非读者完全了解这本书,否则是不该批评的。在精雕细琢的写作或阅读过程中,文法、逻辑和修辞这三种艺术是相互协调与掌控的。只有当你做到这些事时,你才有批评的权力,也有责任这么做。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如果一本书你只读了一部分,就更难确定自己是不是了解了这本书,在这时候你的批评也就要更小心。还有时候,一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
其次,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在与作者对话中,真正的好处是他能从中学到什么;如果他知道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他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读书不应是情绪化的,而应是理性的。
最后,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当我们除了个人的感觉与偏见,并没有其他证据或理由来支持一个陈述,就说某件事是真理的话,那未免儿戏了。相对地如果我们手中有一些有理性的人都能接受的客观证据,我们就可以说这是真理,而我们也知道这么说没错。
赞同或反对作者
作者与读者争辩—并希望读者也能提出辩驳时一定要熟悉辩论的原则。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一位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后,掌握住他的主旨与论述,便是与作者心意相通了。读懂一本书可以解释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认同。但如果读者读懂了一本书,怎么会不同意这本书的论点呢?批评式阅读要求他保持自己的想法。只有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时,关于事实或方向的议题—关于一件事是什么或该如何做的议题—才是真实的。在讨论一件事时,双方都要对文字上的应用没有意见之后,才能谈到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这是因为(不是尽管),当你透过对一本书的诠释理解,与作者达成了共识之后,才可以决定同意他的论点,或是不同意他的立场。
要作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
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
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你可能是向作者说明:
1)你的知识不足。
2)你的知识有错误。
3)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要作这样评论的读者,除了要能精确地指认作者的问题之外,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他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提出理由来。如果你说你读懂了,而你却找不出证据来支持前面任何一个批评点·的话,这时你就有义务要同意作者的任何论点。这时你完全没有自主权。你没有什么神圣的权利可以决定同意或不同意。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

记不住、想不起,怎么改善记忆效果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