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因此,我希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都应当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来。 当然,这是对研究者的要求。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及方法即可。
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务时,要求服务者露出八颗牙齿。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露出八颗牙齿时的笑容确实是灿烂的。应当说,这一要求是有依据的,但是,稍有社会经验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未必发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颗牙齿,这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由此,我觉得,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我曾倡导培养小学生的10个好习惯:
A、说了就要做;
B、耐心听别人讲话;
C、按规则行动;
D、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E、节约每一分钱;
f、天天锻炼身体;
G、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H、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I、做事有计划;
J、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举“耐心听别人讲话”为例,如果将其培养成技能化的习惯,可以视此为命令或铁的纪律,一旦违反将受重罚。可以相信,人是可能这样养成习惯的。如果按人格化的习惯培养的要求,则重在培养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可以比较一下,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念,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们还会发现,人格化习惯具有再生性和迁移性。譬如,你习惯了关心和尊重别人,你不但会主动问候,耐心听别人讲话,你还会注意从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别人家的桌子上妨碍别人等。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迁移价值的习惯。
1、关键在头三天,形成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周士渊先生分析,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想,周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不过,我认为,培养习惯的第一月说“重要”是不够的,应当说是决定性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我敬佩周先生,因为他不光在说,更在做,在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毅力惊人。
那一天,他在我的办公室里,为了说明持之以恒可以形成意想不到的新习惯和新能力,他当场做了一个表演。
已经56岁的周先生站正后,低头把腰慢慢弯下,膝盖绷直。他先是手指尖触地,后掌根触地,继而又全掌稳稳着地。紧接着,又双腿左右叉开,叉成大八字型,两手抓住脚后根,慢慢弯腰,头顶渐渐向地面接近,最后,头顶竟触到了地面!
我惊呆了!我比周先生小很多,手指尖够不着地面,头顶更遥不可及。可腰髋关节炎严重的周先生怎么做到了呢?
原来,2001年春节回上海时,他快60岁的四姐表演给周先生看后,他开始练,每天练,顺其自然,至8月1日终于成功。
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凡事认真,真坚持去做,一个月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第二个月再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难的是什么?是坚持。我想,这就是习惯,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于坚持。
2、习惯养成六个步骤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养成的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二是适合年龄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四是善于客观地评估;五是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
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注意:一是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样;三是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四是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A、认识习惯的重要。
B、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的。
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务时,要求服务者露出八颗牙齿。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露出八颗牙齿时的笑容确实是灿烂的。应当说,这一要求是有依据的,但是,稍有社会经验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未必发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颗牙齿,这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由此,我觉得,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我曾倡导培养小学生的10个好习惯:
A、说了就要做;
B、耐心听别人讲话;
C、按规则行动;
D、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
E、节约每一分钱;
f、天天锻炼身体;
G、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H、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I、做事有计划;
J、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举“耐心听别人讲话”为例,如果将其培养成技能化的习惯,可以视此为命令或铁的纪律,一旦违反将受重罚。可以相信,人是可能这样养成习惯的。如果按人格化的习惯培养的要求,则重在培养对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可以比较一下,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念,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深入思考,我们还会发现,人格化习惯具有再生性和迁移性。譬如,你习惯了关心和尊重别人,你不但会主动问候,耐心听别人讲话,你还会注意从不把自己的包放到别人家的桌子上妨碍别人等。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这就是最重要的具有迁移价值的习惯。
1、关键在头三天,形成在一个月
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周士渊先生分析,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周先生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决,即:
A、真正懂得重要性
B、找出可行性分析
C、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D、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E、每天前进一点
f、借东风
G、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的名言,即“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想,周先生的分析很有见地。不过,我认为,培养习惯的第一月说“重要”是不够的,应当说是决定性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如此。
我敬佩周先生,因为他不光在说,更在做,在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毅力惊人。
那一天,他在我的办公室里,为了说明持之以恒可以形成意想不到的新习惯和新能力,他当场做了一个表演。
已经56岁的周先生站正后,低头把腰慢慢弯下,膝盖绷直。他先是手指尖触地,后掌根触地,继而又全掌稳稳着地。紧接着,又双腿左右叉开,叉成大八字型,两手抓住脚后根,慢慢弯腰,头顶渐渐向地面接近,最后,头顶竟触到了地面!
我惊呆了!我比周先生小很多,手指尖够不着地面,头顶更遥不可及。可腰髋关节炎严重的周先生怎么做到了呢?
原来,2001年春节回上海时,他快60岁的四姐表演给周先生看后,他开始练,每天练,顺其自然,至8月1日终于成功。
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凡事认真,真坚持去做,一个月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第二个月再下降一厘米难不难?不难。难的是什么?是坚持。我想,这就是习惯,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于坚持。
2、习惯养成六个步骤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林教授提出在小学阶段应具体抓好习惯养成的几个环节:一是制定行为规范;二是适合年龄特征;三是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四是善于客观地评估;五是逐步培养良好的班风。
在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认为:“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注意:一是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二是提供良好的榜样;三是在有意练习时要明确练习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不间断地坚持下去;四是根除坏习惯时要使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不要轻易地说“不可救药”等泄气话。运用各种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利用人为动作延缓坏习惯的出现及合理奖惩等方法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A、认识习惯的重要。
B、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D、持之以恒地练习。
E、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f、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的。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