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似乎也得到了广泛“认同”,那就是:左脑指挥右边的肢体,右脑指挥左边的肢体;反过来,左边的肢体活动带动右脑,右边的肢体活动能强化左脑。因为人们通常较少使用左手,所以会造成右脑不够发达。幼儿的脑是同步发展的,没有右脑先启动再带动左脑的任何证据。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的大:就算孩子幼时脑有损伤,通常正常的那边脑也会把受伤的那边脑的功能接收过来处理;即便是成年后才受伤,复健仍有相当的成效。
在解剖学上,两只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视野,右视野到左脑;两只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视野,左视野到右脑。并非右眼到左脑,左眼到右脑。所以叫孩子遮盖一只眼去启发另一边脑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写字、盖住右眼来启发右脑,完全不了解大脑是个合作无间的脑,只要中间的桥胼胝体没有被剪断,信息的交换就是快速无碍的。
尽管研究证据历历在目,坊间却仍然充斥着右脑开发、潜能开发的谬论。想想看,孩子右手写字就已经写得不好看了,还叫他用左手写;两只眼睛都近视看不清了,还叫他盖住一只眼看黑板,真是折磨孩子。左手只能锻炼左手,无法锻炼右脑。很多人被告知,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在科学上,到底有没有“只用到10%的大脑,还有90%的潜能可以开发”这回事呢?
有人追踪到这句话的来源,原来这是一句来自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词,并非科学实证。于是大家以讹传讹,就像滚雪球一样,骗得父母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人停下来问一下:“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现在要反驳这个谬论非常简单,因为脑造影的研究与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记忆、说话、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形了。实验发现,盲人在摸读盲文点字时,他的视觉皮质被触觉召唤过去用了。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他的视觉皮质就会开始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所以,大脑怎么可能放任其余90%不做事呢?
人的大脑重约三磅,占我们体重的2%,却用到我们身体20%的能源。当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时,它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而听任其余的90%闲着没事干的。大脑的神经是“用进废退”的,常用的区块也会因此而增大,长久不用的地方会被挪作他用。美国心理学家丹倪斯顿曾经撰文批评这个谬论,他说:“凡那些告诉你大脑只用了10%的人,他们才是只用到自己大脑的10%!”
一个自然的脑,其先天的设定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人的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不是只受基因的指挥。现在的家长们十分热衷一些开发、早教之类的宣传和活动,产生一种普遍的共识:学习上的事越早越好。尤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领先”一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起跑晚了输掉人生,对不住孩子,所以趋之若鹜。
其实,在神经学上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回事,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有一个重要的生物教条,就是大脑的神经元死了后不会再生,不像皮肤的细胞会不停地代谢。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鸟类的比较心理学家发现,公鸟唱歌的神经元在秋天生育季节结束后就萎缩了,但到第二年的春天又会长出新的神经元来。人类是从鸟类演化而来的,如果鸟是如此,那么,人的神经元有再生的可能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假设跟神经学的祖师爷卡哈的教条相违背,所以很多年没有人敢去想。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看到成年老鼠大脑中有干细胞,老鼠是哺乳类,跟人类的关系又更近了一层;但是,还是没有人敢公开质疑卡哈的教条,这些话只敢在聚会时私下耳语。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猴子的大脑中看到了神经再生后,才开始公开讨论。
瑞典医生艾瑞克森在鼻咽癌的病人大脑中,看到掌管记忆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在显微镜底下发亮,表示是病人在注射了放射性的水BrdU(这是一种蛋白质,如果要长新的神经元需要用到它)之后才生出的,显示人类大脑中也有神经细胞再生,原来的教条这才被推翻。
虽然目前并不知道人类大脑的海马回每天有多少新细胞诞生,但是从对成年老鼠的实验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个新细胞出生。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老狗不能学新把戏”,我们终身都可以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假如这只成年老鼠努力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它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寿命就比较长,存留的细胞就越多。所以,越是要求思考的作业,越能产生新细胞;大脑中保留的新神经元越多,他的学习成绩也就越好。
美国最近有一个实验,请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先扫描一次大脑,然后让他们练习到能同时抛接三个球,并达到持续一分钟不落地才可以停止,这时再扫描一次大脑;受试者回去休息三个月,不碰触球,再回到实验室来扫描一次大脑。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时期的大脑图摆在一起作比较时,很明显地看出:第二张图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有些特别活化,血流量增多,区域变大;持续三个月不练习,那个地方又缩小了。因为这些大学生已经超越了青春期,所以这个实验很清楚地指出: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它内部的机动性很大,会随时因市场需求而调配人力。
现在看来,过去以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错的。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不停地重塑他的大脑。所以家长真的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争先后,人生好似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赢
在解剖学上,两只眼睛的左半部投射出去是右视野,右视野到左脑;两只眼睛的右半部投射出去是左视野,左视野到右脑。并非右眼到左脑,左眼到右脑。所以叫孩子遮盖一只眼去启发另一边脑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人叫孩子用左手写字、盖住右眼来启发右脑,完全不了解大脑是个合作无间的脑,只要中间的桥胼胝体没有被剪断,信息的交换就是快速无碍的。
尽管研究证据历历在目,坊间却仍然充斥着右脑开发、潜能开发的谬论。想想看,孩子右手写字就已经写得不好看了,还叫他用左手写;两只眼睛都近视看不清了,还叫他盖住一只眼看黑板,真是折磨孩子。左手只能锻炼左手,无法锻炼右脑。很多人被告知,人的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在科学上,到底有没有“只用到10%的大脑,还有90%的潜能可以开发”这回事呢?
有人追踪到这句话的来源,原来这是一句来自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词,并非科学实证。于是大家以讹传讹,就像滚雪球一样,骗得父母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却没有人停下来问一下:“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现在要反驳这个谬论非常简单,因为脑造影的研究与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记忆、说话、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形了。实验发现,盲人在摸读盲文点字时,他的视觉皮质被触觉召唤过去用了。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他的视觉皮质就会开始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所以,大脑怎么可能放任其余90%不做事呢?
人的大脑重约三磅,占我们体重的2%,却用到我们身体20%的能源。当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时,它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而听任其余的90%闲着没事干的。大脑的神经是“用进废退”的,常用的区块也会因此而增大,长久不用的地方会被挪作他用。美国心理学家丹倪斯顿曾经撰文批评这个谬论,他说:“凡那些告诉你大脑只用了10%的人,他们才是只用到自己大脑的10%!”
一个自然的脑,其先天的设定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人的大脑是环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我们不是只受基因的指挥。现在的家长们十分热衷一些开发、早教之类的宣传和活动,产生一种普遍的共识:学习上的事越早越好。尤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领先”一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起跑晚了输掉人生,对不住孩子,所以趋之若鹜。
其实,在神经学上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回事,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有一个重要的生物教条,就是大脑的神经元死了后不会再生,不像皮肤的细胞会不停地代谢。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鸟类的比较心理学家发现,公鸟唱歌的神经元在秋天生育季节结束后就萎缩了,但到第二年的春天又会长出新的神经元来。人类是从鸟类演化而来的,如果鸟是如此,那么,人的神经元有再生的可能吗?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假设跟神经学的祖师爷卡哈的教条相违背,所以很多年没有人敢去想。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看到成年老鼠大脑中有干细胞,老鼠是哺乳类,跟人类的关系又更近了一层;但是,还是没有人敢公开质疑卡哈的教条,这些话只敢在聚会时私下耳语。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在猴子的大脑中看到了神经再生后,才开始公开讨论。
瑞典医生艾瑞克森在鼻咽癌的病人大脑中,看到掌管记忆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在显微镜底下发亮,表示是病人在注射了放射性的水BrdU(这是一种蛋白质,如果要长新的神经元需要用到它)之后才生出的,显示人类大脑中也有神经细胞再生,原来的教条这才被推翻。
虽然目前并不知道人类大脑的海马回每天有多少新细胞诞生,但是从对成年老鼠的实验中知道,每天有5000~10000个新细胞出生。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老狗不能学新把戏”,我们终身都可以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假如这只成年老鼠努力学习新的东西,那么它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寿命就比较长,存留的细胞就越多。所以,越是要求思考的作业,越能产生新细胞;大脑中保留的新神经元越多,他的学习成绩也就越好。
美国最近有一个实验,请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先扫描一次大脑,然后让他们练习到能同时抛接三个球,并达到持续一分钟不落地才可以停止,这时再扫描一次大脑;受试者回去休息三个月,不碰触球,再回到实验室来扫描一次大脑。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时期的大脑图摆在一起作比较时,很明显地看出:第二张图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有些特别活化,血流量增多,区域变大;持续三个月不练习,那个地方又缩小了。因为这些大学生已经超越了青春期,所以这个实验很清楚地指出: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它内部的机动性很大,会随时因市场需求而调配人力。
现在看来,过去以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错的。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不停地重塑他的大脑。所以家长真的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争先后,人生好似马拉松,起跑早晚都可能赢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