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记忆论坛

右脑速读记忆方法

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 会计记忆要点

作者:逸尘
2013-01-22 01:22
1.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2.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3.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4.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两大类。
5. 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6.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8.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9. 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0. 资产的特征:①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③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④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
11.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2. 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3.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②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③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4. 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5.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6.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17. 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8. 收入确认的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9.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0. 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21.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结果。
22. 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3.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24.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25.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6.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必须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2)不同企业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27. 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权责发生制构成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8. 会计记录的概念: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会计记录的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29.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记账方法。
30.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贷方核算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31. 试算平衡一般是采用发生额平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余额平衡的方法,要求都是借贷平衡。即:
32.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33.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会计的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导计量单位,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34. 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5. 会计报表的分类;(1)会计报表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2)按照会计报表报送对象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规定。(3)按照会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4)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季度会计报表、月份会计报表三类。
36.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37. 《会计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律。
38.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基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特殊行业基本业务准则。目前财政部已经印发38个具体会计准则。
39. 资产负债表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实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是月度报表。它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进行编制的,是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40.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式。
41.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以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42. 资产类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的,流动性强的项目排在前面,流动性差的项目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分项列示,流动资产在前。① 流动资产包括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内可以变现的全部资产,包括一年内耗用和售出的全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和待摊费用等。② 长期资产包括变现能力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43. 负债类项目的排列按照到期日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面,并按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顺序分项列示,流动负债在前。
44. 流动负债包括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全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5. 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排列顺序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者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6. 直接填列法即根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的大部分项目可以采用直接填列法进行填列,如“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

记不住、想不起,怎么改善记忆效果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