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记忆论坛

右脑速读记忆方法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

作者:路逍遥
2012-11-13 09:46
考研是从10月份开始准备,国庆后才开始买资料复习,从头到尾一共可能就三个月多点的时间,不过从一开始我就坚信自己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攻克考研英语,毕竟以前在雅思和托福的英语考试上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悟。
文章会比较长,请有兴趣的朋友给点耐心看完,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讨论一下,共同提
文章共分成五篇:词汇篇、阅读篇、写作篇、测试篇、心理篇。
大家都知道词汇是一切备考的基础,大纲上有多少单词,明摆着,人手一本,大家都有,各种各样词汇书也不少,都买过,可是都没什么大用处,背了忘,忘了背,原来啥水平,现在背一阵也就提高个10%-20%,考起试来还是很多不认识。
先说一下应该怎样记忆大量的单词,并能够准确应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来记忆,但都应该有相似之处的。有必要先提一下我在大二时的单词水平,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老师提到handsome就把我给难住了。当时的单词量甚至让室友怀疑我的英语是怎么考的。后来为了准备四六级考试才开始复习。时间大概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我先用的书是TOP WAY,就是封面上有个青蛙的那本,不是给这书做广告,而是我觉的单词量小的同学不应该一开始就记忆按顺序排列的单词,那样会很枯燥没有背完A字头的就已经没有兴趣了。所以在初期都应该先从乱序的书背起,就不会因为不熟悉而产生混淆。
这一段持续比较久,我比较懒大概用了一学期才解决掉。拖这么久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对基础阶段比较重视,所以背过以后还认真的复习了。背完这本书我开始看星火词汇觉得它对词根等部分的总结很不错。是本很好的扩大词汇量的书。等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下学期了。这时候已经开始准备阅读理解和其他内容。所以这一学期单词的重点就是不断的翻看温习,结合阅读和其他内容进一步巩固和运用背过的单词来加深印象。
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建议再将单词对着词汇书系统的过一遍。这可能是考前最后的机会系统的复习单词了,所以应该认真完成。在记忆过程中,我一直用到一种方法,就是在背的过程中将我忘记模糊混淆的单词在旁边标记,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重点攻破。从九月开始正式进入考研状态后单词只能在平时看其他项目时顺便复习。
遇见大纲上有但你不会的单词不仅要记住单词本身还要记住与它相关的单词。这样个个击破的效果效果很不错,至于词汇书只能用很少的时间翻看,且重点是以前做过标记的单词,现在拿出来再看不会再标记再看,反复记忆总会消灭它。扎实做到这些应付英语考试已经可以了。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考研的重点是上线拿到分数,所以我们在背单词是只需要知道它的几个重要意思,除了一些最基本词汇的用法,其他的用法搭配之类的应先放弃,现在并不是做学问的时候
要解决词汇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从策略上就要先针对词汇准备的三个难点:“见到英文能想起中文、持之以恒变熟练、相近词辨析”,在制定自己的备考计划的时候就要从根本上能够解决这三点,否则很难在词汇上有进步。
显然,这三点要求是从易到难的,怎么做?首先声明,这是一个笨办法,我从来不认为词汇有什么神奇的办法。但往往笨而辛苦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可以帮助你抛弃那本讨厌的考研英语词汇书。
1、找两天时间,在你这两天本来分配给英语复习的时间里,其他啥也别干,在网上找一份标准的考研大纲词汇的电子版,用电脑打开,从头到尾扫一遍,早就认识的词就删掉,不认识的词先别管,这样电子文档里留下的都是生词,然后把这个文档发给任何一个愿意帮助你的,又不用考研,有时间的朋友,让他花点时间帮你把这些单词的顺序编辑一下,调乱点,别从第一到第10个都是A开头的就行,就是把A-Z的单词大概混一下,排除顺序对背单词的帮助;
2、做完第一步,考研大纲词汇5500个,基本大学里混个几年,起码得有1000个上下是本来认识的吧,不然就白混了。假设不认识的是4000到4500个,应该能代表很多人的情况了。接下来在每天不复习的空余时间,把发呆、上网、打电话、看电视的时间省出来,买几叠硬的白卡片,以一周为一个循环,每天按照第1步总结出的乱序把不认识的单词抄到白卡片上,每张抄20个词,正面英文,反面中文,中文可以抄2-3个最常用的意思。一天抄10张,一天就能抄上200个单词,这4000个词在20天左右里就从大纲上转移到了电子文档里,又转移到了属于你的单词卡片上。记得把这些卡片编好号,以后有用的;   
3、当你抄了一遍的过程结束以后,实际已经是对这些单词有了一个强记的过程,写下来的东西印象是挺深的,为以后的背诵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了。把这些卡片每天抽五张带在身上,在车上在楼梯在图书馆在食堂,任何闲暇时间都可以抽出来看看,忘了中文就翻过背面看看,一天下来这五张卡片的100个单词至少可以看上四五遍。每天晚上回到宿舍睡前把昨天的五张再翻出来看看复习下。这样一天100,一个月下来能够轮转3000个单词,这一个月时间里,这些单词实际每一个都已经见过五次以上,能够见到英文想起中文的几率已经很高了;如果每个周末能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把前几天用过的卡片拿出来,像洗扑克牌一样洗一下,重新再乱序回忆一遍,会记得更牢靠;
4、按照自己常规的计划复习阅读、英语知识运用和写作的时候,遇到任何前几天记得的单词就在做题时检验一下,选对了就好好鼓励自己,错了没关系,再仔细回忆强记一下。按照上述方法,把5500个词可以化整为零到200张卡片,再变为每天5张,大大化解了大量单词的恐惧感,演变成每天一个持之以恒的简单任务,容易坚持,也容易收到成效。坚持下来的话,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结合做题,基本可以把考研单词做到一个中等熟练的水平。
5、假设您跟我一样只有三个月时间集中准备考研,那么建议在第二个月中花一定的时间系统地看一些考研名家的辅导教材,特别是集中看完型填空、词汇辨析一类的部分,从细节上就自己学过的单词作一些深入的辨析,特别是要把自己想当然一看就选了,但却选错了的题目用红笔标注出来,并积累一定量这样的题目作为以后冲刺时的重点回忆题,这个步骤的时间一定要舍得花,不光是对完型和词汇,打好了单词的基础对阅读、写作和任何其他部分都很有好处。
6、临考前一个月把你的宝贝卡片胡乱翻,随意抽取单词来考自己,当你发现随便抽那一张,问哪一个单词你都基本认识,成功率超过90%的时候,你就可以很爽地把这些卡片飞出去扔掉,因为这些单词已经到你脑子里了。剩下要做的就是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大胆地运用这些单词的记忆,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提高分数!

第二篇 阅读篇
阅读占的分数非常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啦。我的经验,要想把阅读搞好,前面一部的词汇是前提,只有已经能够做到大部分的考研词都能够掌握中文意义,才能谈阅读速度和技巧。至于文章里小部分的超纲词汇,那没有必要去浪费太多时间。阅读有几个问题我们觉得很痛苦:速度跟不上,长难从句搞不懂,选项辨析不清楚。我的个人观点很简单,提高分析速度和加强对选项辨析水平是我们在短短几个月可以做的,而长难从句涉及到语法、句法、结构和实词虚词、连接词等等,这方面的阅读水平不是我们这么短时间可以努力的,我个人建议放弃这方面徒劳的努力。
先谈一下速度的问题。速度要跟上,首先是要习惯。大家想一想,如果平常从来不看英语文章,也从来不看考研这类充斥长难句还略带专业性质的文章,到做题时硬着头皮来看,能看得快吗?
大家回忆一下平常生活里看英语文章的经验,如果这篇文章刚好是你所熟悉和习惯的内容,即使比较长的句子比较难的内容,看起来也很舒服,速度肯定有保证。打个比方,假设你很热爱体育,上周刚看场足球,今天早上看中国日报有篇英语文章报道上周那场比赛的幕后花絮,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很爽? 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说,不要为了做题和为了阅读考试才去读,尤其对于准备时间比较充分的朋友来讲,应该早早就开始逼迫自己每天花十到十五分钟去读一些英语文章,特别是要选一些略带有专业性质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敏感度,这个工作坚持一两个月后,对加强自己的语感和猜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突然遇到一片文章讲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进步的新闻,你平常根本对心理学或者类似的文章碰都没碰过,一定很吃力,是不是?
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逼迫自己有选择地读不同专业不同内容的英语文章,从平时开始,在做题以外的时候自然地去读。当你自然地理解了一篇东西,哪怕是猜测到一些大意,这个速度比硬梆梆地去啃是快很多的。 ]
  
有了基础以后,就要做有意识的训练去改善速度。锻炼阅读速度虽然是个无形的东西,但和锻炼身体肌肉是一样的:如果每天推一样重量的杠铃,到后来就没有锻炼意义了;一开始就推100公斤,马上就受不了,肯定放弃;总是不推,比划两下就溜,到体育测验多半不及格。
所以,要循序渐进,把自己的时间分几个阶段,个人建议大家去买一种书,叫阶梯阅读类的书,前一两个月读比自己当前水平略高一点,读起来稍有点吃力的那一级的文章,当慢慢觉得这档文章读起来速度快了,舒服了,下个月就去读高一级难度的阅读文章,依次类推。在准备期的这段时间甚至都不一定要急着做多少考研阅读题,先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没坏处的。等到感觉自己的速度好象有了一定进步的时候,包括词汇也有了一定进展时,再回到考研的题目上去,你会发现,速度有了保障,等于给了自己比以前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选项,成绩肯定有进步。
至于选项辨析的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很多朋友是文章基本看懂了,被出题人的选项搞惨了,死活辨不清A和C,哪个对,一下决心选C,又怕答案是A,来回犹豫多半错掉。这个问题我个人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本书,我用过觉得效果挺好的,就是王若平写的考试虫系列书里面讲考研阅读的那本,书店和网上应该都有卖的。这本书主要就是把历年考研阅读的选项集中在一起来分析,出题人这些选项怎么写的,应该怎么排除,错误选项的特征等等,非常有针对性,可以参考一下。  
考研阅读的另外一部分是新题型,把调乱了的文章段落排回正常的顺序,我感觉这种题,坦白讲不会有什么技巧可言,就是阅读速度跟得上,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意思,然后语言感觉好,能发现其中合理的起承转合,感觉出语篇和内容的叙述先后。所以还是回归到我前面讲的速度训练上。
新题型还有一种是选小标题,毫无疑问,这个是从雅思里学来的题,雅思考这种选段落小标题已经好多年了,要训练的话,去借一本雅思阅读的题来,只做这种题型,花不了太多时间,但是很有益处的。雅思阅读成型已久,这些模拟题很容易找。个人建议,小标题是概括该段主旨,要想选到合适的小标题,三个方向找:一、先看首句,顶多第二句,有没有哪个关键词和短语和待选小标题的词相同,若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二、扫视本段,有无某词或事物反复提到多次,若有,看小标题是否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三,若前二者不凑效,回到本段首末句,看看小标题有没有什么词是这两句里重点词的词义替换,多半就是它了。
第一阶段是从三月到六月。这个阶段我用的是《石春桢220》,就个人感受而言这本书适合在考研前期使用。因为它的思路与真题相差较远。它文章长生词超纲词多问题设置过与直接简单。所以这本书可以用来预热培养培养感觉。文章后面的超纲词没必要记忆。但文章还是要认真对待,我每天都是花了一到两个小时精读的。考研的任何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在这期间,对其他部分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还有对于语法取胜的同学在这期间还应看本长难句分析之类的书。这阶段复习的最好检验就是六月的四六级。我之前从大一考了几次都没过,这次顺利通过,这学期的复习起到了很大作用也让我对英语更有信心了。
第二阶段是暑假,建议在暑假里解决一本思路接近真题的阅读。我用的是毕金献的。这本书比较适合在这阶段使用,方法还是第一阶段的精读消化。刚开始会错的比较多,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第三阶段很重要,就是真题(9-11)。考过了当然不会再考一样的。但命题思路每年都大同小异,常考的知识点几乎是固定的知识,换汤不换药的改了文章,聪明的同学应该从真题中找到规律并熟练应用。自己实在总结不出来的可以听一下老师的讲座,在他们的引导下完成这个工作。对于每一年的真题都应该非常非常认真的研读。我几乎是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一年的真题,用一天的英语时间做完真题再分别用一天的英语学习时间精读每篇文章。
这阶段我每天的英语学习时间是三小时。最初四五年的阅读我都能背下来,很多人不理解,但事实证明最笨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至于其他题型我放弃了完形,它涉及太多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是没有办法突击的。对于新题型也是认真做,遗憾的是最后没有找到太有效的方法。但在考试中我做对了四个,错的那一个还是在最后时刻用我罪恶的手改错的……所以在复习阅读的过程中对语感逻辑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对新题型也是有帮助的。至于作文,我考场上两篇鸡肋作文让我完全没有发言权,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这个阶段最好的检验是六级,我就是在十二月通过了六级,信心大增。
最后是冲刺阶段(12月),买本模拟题做,不要太难免得打击信心。最好安排在下午,不用精读做完对答案就好。
做完这些就可以安心等考试了。上线应该没问题
第三篇 写作篇
关于写作,可能我的意见会被人批评说不现实,有问题,不过请大家仔细研究略作冷静分析之后再看看能否采取我说的办法。
大家想一想,假设随便找十个同学坐在一起,会有多少人有时间经常练习作文?会有多少人能够有恒心去坚持连续五六个月一直写?也许我的观点偏激,我认为答案是几乎没有。为什么?一、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自己练了这个题目,考试肯定不考,本身写完写得再好,也不能带来信心,越练越空虚;二、没人批改,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让朋友批改不放心,他的观点和水平又不能代替老师,自己批改就更无聊,怎么看都是那个样子,没有分数的衡量就无法鉴定自己的努力有没成效,自然难以坚持;三、我能买到的作文书,千万人一样能买到,我背的模板可能隔壁那哥们也背得正爽,一到考场上同一个老师说不定就批到两篇类似的文章,有用吗?自己都表示怀疑。
所以,如果坚持使用现在传统的作文复习模式,一周看那么一两次,一个月才勉强提起劲头来写几篇,考前背十个八个模板,沉浸在"first,second,third"和"furthermore,therefore"之类所谓起承转合的自慰中,不可能获得特别满意的分数!主观题不好,更不可能把英语总分提高到一个优势地位!
  如果您同意我上述观点,请往下看
要拿作文好分数,一要速度,保证在考试有限时间里自如地写完;二要像个样子,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像是英文文章,而不是汉语的翻译;三要有点特色,能让考官一眼扫过去感觉与众不同;四要整洁清楚,把考官手上那两三分的印象分彻底拿过来。
解决速度问题,要培养自己脑子里对时间的掌握,进而培养在同样时间内能写出更多字数的能力,就练这个,别的不管。不管你每周写一篇还是写十篇,任何
下一页 (1/2)

记不住、想不起,怎么改善记忆效果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