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漫谈:叙为议张本 议为叙点睛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要么记叙洋洋洒洒而不得要领,要么议论三言两语而未明其意,导致记叙与议论相独立,观点和材料相分离。要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准确把握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议论文中要用到记叙,但这个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是大不相同的。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化,记叙得越详细越好;议论文中的记叙则要求概括化,三言两语,能讲清楚事情就行。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为了证明中国人具有富贵不能淫的“骨气”,举了一个文天祥的事例,这个事例就是用记叙的方式来写的。如果是写记叙文,这个事例可以从文天祥入狱的时候写起,一直写到他因拒绝元军的高官厚禄而慷慨就义,写上个三五页以至十几页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议论文中,就不能像这样来写了。你必须挑选最重要的东西来写,最多也不能超过两百字。在《谈骨气》中,作者用短短的不到二百字的篇幅,就把整个事例记叙完成了。
有一位学生以《转折》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章不足500字。除了列举了狄更斯和塞万提斯由一个囚徒成为著名作家这两个具体的事例,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三个概括的事例之外,几乎找不到几句用来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的语句。这就写得不像议论文了。
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准确地说,是为证明议论的观点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议论文中的记叙,其实就是为议论张本,也就是为议论提供必要的话题或材料。因此,与议论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事情就记叙一下,与议论的观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事情就略去不记。还是以上面所举的《谈骨气》为例,作者把文天祥的事例引用过来,就是为了证明他有富贵不能淫的骨气。因此,在记叙的时候,首先要记叙的就是他是如何有骨气的。在首都沦陷的情况下,还要组织武装力量来抵抗,这就是有骨气的一个表现。被俘以后,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这是有骨气的又一表现。其次要记叙的是他如何面对富贵的。“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的记叙便突出了他有不止一次的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再次要记叙的是他如何拒绝富贵的引诱的。“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的记叙,就把他宁死也不受富贵的引诱的“骨气”突出出来了。
有一位学生以《逆境出人才》为题写议论文,为了说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举出了一个李时珍的事例。对这个事例,他是这样来记叙的:李时珍精研古籍及医典,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验方,参考文献800多种,历时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既然要证明逆境出人才,就必须通过记叙反映出人物所处的“逆境”以及人物对待逆境的态度。从这段记叙中,我们既看不到李时珍的逆境,也看不到他对待逆境的态度。“记叙”和“议论”在这里就“脱节”了。
有了事例,并且对事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记叙,这只是完成了议论文写作的一半的任务。因为议论文光有事例是不行的,还要对事例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如果缺少必要的分析议论,即使你所选用的事例再生动,也只是画出了一条不长眼睛的“瞎龙”。要使这条龙在空中自由翻腾,就必须为它点出眼睛来。
如何利用议论对所记叙的事例“画龙点睛”呢?
首先,议论必须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事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它与观点存在着怎样的必然的联系?这些都必须通过议论揭示出来。如《谈骨气》的第二个事例:一个饿得快要死的古代穷人由于拒绝了“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了。穷人为什么不吃“嗟来之食”?这同“有骨气”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都必须通过议论来加以分析。
有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以为用上了事例就行了,不善于也不屑于对事例进行议论和分析。如为了证明“天才出于勤奋”,举出了鲁迅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创作,终于著作等身的事例。在事例之后的议论却是这样的:“如果鲁迅不是这样争分夺秒地珍惜时间,他能有这样巨大的成就吗?”好像运用这个事例不是为了证明“天才出于勤奋”,而是为了证明“天才在于惜时”,这样,事例和议论就不在一个点子上,“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对事例的议论不在乎多而在乎精。只要能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三言两语也行。没有必要洋洋洒洒地写上一大篇。“画龙点睛”,关键就在那最重要的一两笔上。像上面所举的用鲁迅的事例来证明天才出于勤奋的例子,如果要进行议论的话,其实一两句话就行了:“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创作,这正是鲁迅勤奋创作的集中表现,也正是他成为著作等身的天才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反之,要是你的议论没有抓住关键,即使你写的文字再多,也只能是画蛇添足的累赘而已。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议论文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要么记叙洋洋洒洒而不得要领,要么议论三言两语而未明其意,导致记叙与议论相独立,观点和材料相分离。要写好议论文,就必须准确把握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议论文中要用到记叙,但这个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是大不相同的。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具体化,记叙得越详细越好;议论文中的记叙则要求概括化,三言两语,能讲清楚事情就行。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为了证明中国人具有富贵不能淫的“骨气”,举了一个文天祥的事例,这个事例就是用记叙的方式来写的。如果是写记叙文,这个事例可以从文天祥入狱的时候写起,一直写到他因拒绝元军的高官厚禄而慷慨就义,写上个三五页以至十几页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议论文中,就不能像这样来写了。你必须挑选最重要的东西来写,最多也不能超过两百字。在《谈骨气》中,作者用短短的不到二百字的篇幅,就把整个事例记叙完成了。
有一位学生以《转折》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章不足500字。除了列举了狄更斯和塞万提斯由一个囚徒成为著名作家这两个具体的事例,以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三个概括的事例之外,几乎找不到几句用来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的语句。这就写得不像议论文了。
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准确地说,是为证明议论的观点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议论文中的记叙,其实就是为议论张本,也就是为议论提供必要的话题或材料。因此,与议论的观点有紧密联系的事情就记叙一下,与议论的观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事情就略去不记。还是以上面所举的《谈骨气》为例,作者把文天祥的事例引用过来,就是为了证明他有富贵不能淫的骨气。因此,在记叙的时候,首先要记叙的就是他是如何有骨气的。在首都沦陷的情况下,还要组织武装力量来抵抗,这就是有骨气的一个表现。被俘以后,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这是有骨气的又一表现。其次要记叙的是他如何面对富贵的。“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的记叙便突出了他有不止一次的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再次要记叙的是他如何拒绝富贵的引诱的。“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的记叙,就把他宁死也不受富贵的引诱的“骨气”突出出来了。
有一位学生以《逆境出人才》为题写议论文,为了说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举出了一个李时珍的事例。对这个事例,他是这样来记叙的:李时珍精研古籍及医典,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验方,参考文献800多种,历时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既然要证明逆境出人才,就必须通过记叙反映出人物所处的“逆境”以及人物对待逆境的态度。从这段记叙中,我们既看不到李时珍的逆境,也看不到他对待逆境的态度。“记叙”和“议论”在这里就“脱节”了。
有了事例,并且对事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记叙,这只是完成了议论文写作的一半的任务。因为议论文光有事例是不行的,还要对事例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如果缺少必要的分析议论,即使你所选用的事例再生动,也只是画出了一条不长眼睛的“瞎龙”。要使这条龙在空中自由翻腾,就必须为它点出眼睛来。
如何利用议论对所记叙的事例“画龙点睛”呢?
首先,议论必须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事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它与观点存在着怎样的必然的联系?这些都必须通过议论揭示出来。如《谈骨气》的第二个事例:一个饿得快要死的古代穷人由于拒绝了“嗟来之食”,而活活饿死了。穷人为什么不吃“嗟来之食”?这同“有骨气”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都必须通过议论来加以分析。
有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以为用上了事例就行了,不善于也不屑于对事例进行议论和分析。如为了证明“天才出于勤奋”,举出了鲁迅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创作,终于著作等身的事例。在事例之后的议论却是这样的:“如果鲁迅不是这样争分夺秒地珍惜时间,他能有这样巨大的成就吗?”好像运用这个事例不是为了证明“天才出于勤奋”,而是为了证明“天才在于惜时”,这样,事例和议论就不在一个点子上,“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对事例的议论不在乎多而在乎精。只要能揭示事例和观点之间的必然联系,三言两语也行。没有必要洋洋洒洒地写上一大篇。“画龙点睛”,关键就在那最重要的一两笔上。像上面所举的用鲁迅的事例来证明天才出于勤奋的例子,如果要进行议论的话,其实一两句话就行了:“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创作,这正是鲁迅勤奋创作的集中表现,也正是他成为著作等身的天才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反之,要是你的议论没有抓住关键,即使你写的文字再多,也只能是画蛇添足的累赘而已。
看的慢、看不懂,如何提升阅读效率
投资小、见效快,学习能力培训加盟
↓↓↓更好阅读体验(字体格式、相关链接)